首页 / 萨沙讲史堂

原创MarkI坦克是历史上最烂的坦克:1916年9月15日英军第1次使用坦克

2020-09-17 13:55萨沙讲史堂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916年9月15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英***队在索姆河战役中使用坦克和德***队作战,这是人类军事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

9月15日,英军第一次使用坦克,Mark I坦克。

而英国研究坦克最初的目的,仅仅是破坏敌人的铁丝网。

很多人不知道,铁丝网才是一战最可怕的一种武器。

最初,铁丝网仅仅是用于拦住牲畜的一种农业用品,是英国农场主的发明。

当时英国的牧场有限,都属于农场主个人。

为了防止别人的牲口进入自家的草场,有些农场主开始使用铁丝阻拦。

奶牛身躯强壮,一两根铁丝不容易拦住,就逐步变为带刺的多层铁丝网。

这些铁丝网连奶牛都可以拦阻,更别说人了。

很快,各国发现铁丝网的军事作用。

在没有工具情况下,普通士兵是无法快速通过多层铁丝网的。

而铁丝网造价低廉,部署迅速,坚固且有弹性,即便是炮弹炸中也不容易被破坏。

铁丝网可以最大程度减慢步兵突击的速度,让己方重机枪和火炮发挥威力。

而在重机枪的交叉扫射下,行动迟缓的步兵,即便有千军万马也无法突破,只是成批的被杀戮。

而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工兵,破坏铁丝网并不容易。

尤其是铁丝网往往处于敌人火力范围内,附近还有大量地雷,工兵的行动也很困难。

这种情况下,英国人意外的发现重型车辆,能够有效的碾压铁丝网。

轮式车辆难以在野外进行碾压,那么类似于农业拖拉机的履带式车辆,就是唯一的选择。

自然,为了必要的自卫,这些履带式车辆被安装了火炮和机枪,还要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

如果坦克不能抵抗枪弹和手榴弹破片,也就没用了,所以它有一定的装甲。

索姆河战役参战的坦克,同今天的坦克有着本质的区别。

Mark I坦克是一种步兵坦克,也就是掩护部队的移动陆地巡洋舰,主要作用是破坏铁丝网。

此次参战的坦克只有49辆,其中还有大量坦克因机械故障和道路问题而瘫痪。

最终参战的只有18辆,仍然配合步兵推进了5公里。

Mark I坦克非常原始,没有独立悬挂系统,极为颠簸且高热,坦克兵经常呕吐甚至热晕过去。

坦克机动性很烂,只能在相对平坦地形使用。

它的火炮和机枪没有精确度可言,只能胡乱射击,或者近距离炮击。

虽然MarkI坦克很落后,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体会到坦克这种武器真正威力的,却是德国人。

蒙古大军为什么可以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这并不是说蒙古骑兵,比其他国家的骑兵战斗力要强多少。

世界上很多骑兵的战斗力,并不弱于蒙古骑兵。

如中亚的突厥骑兵,他们战斗经验更为丰富,装备也更好,作战意志也非常顽强。

而蒙古骑兵是最早的高机动作战军团,将骑兵最大的优势发挥出来,就是机动性。

在后来的朝鲜战争,志愿军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最初志愿军对美械军队的认识不够深,认为只是将火炮当做机关枪用,火力强大而已。

在李奇微使用了磁性战术以后,志愿军才知道美械军队真正的优势,在于机动性。

遇到志愿军全面进攻,美军就利用机动性的优势在白天疯狂撤退,同时利用空军轰炸扫射,以迟滞志愿军的追击速度。

到了晚上,他们将坦克火炮围成圈建立防线,抵抗志愿军的进攻。

而志愿军的行军速度再快,也跑不过车轮和履带。

千辛万苦追上美军后,志愿军往往只有几个小时的夜间攻击时间,随后天就亮了。

美军只要顶住几个小时,就可以继续利用机动性优势后撤。

这样连续撤退一周后,志愿军的补给断绝,无法继续追击,只能后撤。

此时美军发动攻击,志愿军就很容易陷入极大的被动中。

而德国人,很快领悟了所谓装甲骑兵的机动性优势!

在二战一系列的闪电战中,德军使用装甲兵独立作战,进行两翼合围的大机动包抄。

在德军的冲击下,不能适应闪电战的敌人,往往遭受毁灭性的失败。

在这种作战模式下,德军伤亡却不是很大。

二战中德国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加上猪队友意大利,要面对英国、法国和苏联三个大国。

英法苏的实力,大约是德意的2.5倍。

仅仅法兰西战役中,英法联军实力总和,就是德军的2倍。

当时德国最高统帅部,不认为德国可能会击败法国。

他们认为一旦开战,战争还是沦为一战的对峙战,德国最后惨败。

希特勒却采用了曼施坦因的“镰刀闪击”方案,使用装甲部队为突破力量,一举从阿登山区冲出。

而如果仅仅是德国步兵突破了阿登山区,英法两军只要及时回防,同时设定临时防线挡住,还是能够挽回败局的。

德国突破阿登山区以后,立即依靠装甲先锋的机动性优势,连续冲击,根本不给英法联军重新调整的时间。

德国装甲部队前进速度,竟然高于法军逃窜的速度。

当时古德里安回忆,他们沿着公路俘虏了大量法军士兵。

古德里安只是对他们说:丢下你们的武器,就可以走了,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 林宗巾:由历史典故到文学意象

    一、 “林宗巾”典故的源出及流行郭泰,字林宗,范晔《后汉书》卷九十八《郭太传》(注:范晔为避父范泰讳,于《后汉书》中改作“郭太”)记载了郭泰的一则轶事,乃“林宗巾”典故的最早源出:(郭太)性明知人,好..

    2024-03-20 10:58 18
  • 刘新庄: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

    1992年12月21日,我怀着梦想,揣着希望,尝试初次离巢的飞翔,无法忘记和亲人挥手惜别的场景,穿上绿色的军装,乘远行的列车来到群山环绕的小兴安岭,茂密的白桦林、晶莹剔透的树挂、美丽的雾松冰凌花,都曾经带给我..

    2024-03-16 07:34 14
  •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南京大屠杀,日军畜生的最高指挥松井石根竟然发布了屠城的命令,一周的时间杀死我军民三十万。日军罪行惨无人道,罄竹难书,令人发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永久的伤痕,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的耻辱。历史已是过去,不可改..

    2024-03-14 07:54 20
  • 《芈月传》观后感:女性力量的崛起与历史的回音

    一、引言《芈月传》是由郑晓龙执导,孙俪等人主演的古装剧,以战国时期的女性政治家芈月为主线,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爱情传奇和女性力量。该剧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历史事件的呈现和女性主题的突出,吸引..

    2024-03-04 11:09 24
  • 《三国演义》:历史洪流下的人生抉择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由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和民间故事创作的小说,被誉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作品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描绘了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与纠葛,英雄辈出,故事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和历史感。一..

    2024-03-04 10:19 39
  • 王继如:向往光明是最本质的初心——读《从历史中醒来》

    读毕孙机近30万字论述中国文物考古的《从历史中醒来》,掩卷默想,意犹未尽。1960年毕业于北大历史系的孙机是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历史中醒来》是..

    2024-02-26 10:05 32
  • 张魁兴:中德文化的对撞以及对二战历史的反思

    一家祖孙三代同名弗兰茨,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家族秘密和情感暗流?一幢墓园旁的林中古屋,当梦游的白格夫人声声呼唤弗兰茨,她到底是在呼唤谁?二战中失踪的爱人,相依为命的独子,还是中德混血的小孙儿?中国旅德作家..

    2024-02-26 08:03 29
  • 三国演义

    三国里王平怎么能改变了历史呢?

    为什么蜀汉的文盲将军王平改变了历史走向?王平在是个特殊的存在,身为蜀汉名将,他有过两次投降,一次是跟随他所在的部落首领一起投靠了曹操,成为曹操手下的代理校尉,一次是在汉中之战结束后投靠了刘备,成为刘备..

    2024-02-17 09:52 33
  • 魁哥说历史

    如果三国开国皇帝分别是曹彰、刘封、孙策,历史走向将会如何?此人将提前结束三国

    魏蜀吴三国三巨头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人开创(或者奠定)了各自王朝基业,开启了三国争霸的时代。其中魏国的开国皇帝不是曹操,而是曹操之子曹丕,蜀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后主刘禅,在位41年,吴国在位时..

    2024-02-16 02:21 38
  • 三国演义

    三国历史中文弱的刘表为何能够单骑定荆州?

    跟刘备一样,刘表也是汉景帝的后人,而且看起来在方方面面都比刘备更具优势,例如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即便到了东汉末年,依然还是大户人家。但是,即便如此,他却最终还是沦为了他人的嫁衣,不仅未能成为三足鼎立之一..

    2024-02-14 12:01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