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浩然文史

宋明亡了都有大量汉人殉国,大清亡了,为何旗人勋贵殉国仅7个?

2020-09-19 21:23浩然文史

大清亡了

许多人都曾听说过,在宋元或明清交替之际为气节而殉国的悲壮故事,无论是文天祥慷慨赴死,大宋官员与百姓崖山赴难,还是史可法英勇就义,百姓誓死不留辫,都体现出中国一直以来都十分流行的节义观。如果中国一直按原有的路子走下去,那么当大清为下一个反叛者所取代的时候,我想也应该重现“崖山赴难”这样的情形,但现实却是,大清亡了的时候,满清贵族们却选择了一条“精致”的路。

宋元之际的崖山海战,无数将士官员为大宋殉国

一、不堪一击的大清朝

武昌起义的发生十分偶然,而且这次起义并不比之前所发动的十数次起义具有更多的优势,大清虽然折腾变法仅十年之久,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但还没有到山穷水尽之时,那么为何在武昌起义之后,大清却呼啦啦大厦将倾,在几个月后就宣告灭亡了呢?

官员集团与贵族群体向来是政权的既得利益者,也是维护现有政权最强势的一批人,但就在***爆发之后,为国殉节自杀者是少之又少,大清朝二品以上满清贵族共有48人,没有一个人为国殉节。这其中包括资政院总裁溥伦、海军大臣载洵、庆亲王奕劻、庄亲王载功以及诸多王公、贝勒,这些大清皇族是核心权力的掌控者,268年大清朝最后的脸面,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走殉节这条路?

资政院总裁溥伦

身处北京城的贵族们无人殉节,那么远在各地方的封疆大吏中的旗人贵族又是怎么做的呢?在政权鼎革之际,为大清殉节的督抚只有3人,分别是时任闽浙总督松寿、时任山西巡抚陆钟琦、时任江西巡抚冯汝骙,而就在这“稀少”的3个人里,为旗人贵族者也仅松寿一人而已。其他旗人督抚也有因***而死的,例如时任湖广总督端方便被***党抓住后处死,也勉强算的上是为大清殉难。

除地方最高长官督抚之外,为国殉节的还有5个人,他们是西安将军文瑞、福州将军朴寿、伊犁将军志锐,和广州两任将军孚琦、凤山,其余或被杀或投降。总而言之,在中央与地方高官群体共53人当中,除却冯汝骙与陆中琦两位汉人督抚之外,满族贵族当中选择为大清殉节的也不过仅端方、松寿两位总督与五位将军,仅7人而已。这种情况与大明朝相比可谓是少得可怜,就这一点来看,大清真的是不堪一击。

端方

二、“存活于世”的贵族们

既然只有很少一部分选择死亡,那么大部分满清贵族又是如何存活于世的?面对大清的覆灭,他们大多默认了旧朝已亡的现实,虽也有一小部分人积极迎合新建立的***,但大部分人选择隐忍不发。许多人对大清的灭亡不太当回事,照样与往常一样悠哉地生活在北京城,继续过有钱有闲的日子。

例如曾担任过户部尚书的荣庆,就在日记中说自己“野服间如海上鸥,不谈世事自清修。山中宰相何人识,镇日摊书懒下楼”。这其中既表达自己优哉游哉不问世事的佛系态度,也表达出对自己荣耀生涯的追忆,但无论如何,就是没有对大清王朝的追忆与愤慨。

满洲贵族

还有曾担任过工部尚书的绍英,也在日记中写道,袁世凯已经答应履行大总统职位的义务,必定会对大清皇室多有优待。他竟将此看做是大清朝200多年国运所遗留下来的福报。总而言之,这批人虽对民国抱有怨言,但总体来说并没有产生太多的不满,对王朝更迭采取了佛系的态度。

还有一部分人,并不像绍英他们那样淡然处之,他们在***之后隐忍不发,伺机东山再起,复辟大清,如善耆、升允等人。他们在大清尚存时便是清末新政当中的强硬推行者,又是少壮派贵族,对大清复辟抱有希望。为此善耆拒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是亲王当中唯一一个没签字的贵族成员,他此后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前往旅顺,在东北多次发起复辟大清的行动。

三、为何如此佛系?

为什么最应该关心大清命运的旗人贵族,在***后表现得如此“佛系”呢?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对***党人发起的武昌起义,许多满清贵族已经产生了一种大清即将灭亡的预感和心理准备。起义刚刚爆发的时候,没有多少人把此次起义当回事,但当***党人攻占武汉三镇并且全国各省纷纷相应时,他们意识到光凭大清自身的力量已经无法解决,必须寻求外援。

但当列强明确表示不参与这场中国内部的争斗时,许多没有主见的贵族们已经无力解决***党发动的起义,老牌亲王奕劻,更是在御前会议上直接提出“逊位”的建议。

满洲贵族

第二点原因便是,皇族成员并不打算与大清朝一损俱损,当隆裕太后请求诸位王公大臣拿出家产以抵抗***党人时,没有几个贵族真的毁家纾难,反而像奕劻等人,忙着将家产转移至安全的地方,以便于在大清灭亡之后能够继续过体面的生活。这样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也难怪没几个人为大清殉难。

隆裕太后

文史君说

中国儒家思想当中的节义观传承数千年,这使得历朝历代都涌现出无数毁家纾难、慷慨赴国难的仁人志士,但到大清崩溃之际,在这个思想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却很少有人再为大清殉节。以现代人的角度可以说这是文明的一种“进步”,但以当时人的角度来看,不得不说大清亡得实在是“寒酸”。

参考文献

严昌洪、马敏:《20世纪的辛亥***史研究》,《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

孙燕京,周增光:《辛壬之际旗籍权贵集团的政治心态》,《历史研究》2012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同时我们也略备薄酬,欢迎广大文史爱好者惠赐稿件,具体投稿要求可在公号首页点击“联系我们”查看。

投稿邮箱:haoranwenshi@163.com。

分享、在看、大拇哥

一个都不能少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