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谭论古今

西方学者笔下清朝如何统治中国的,底层民众的生活又是如何?

2020-10-14 00:05谭论古今

有关这个传统社会的另一批需要阐明而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其政府的行政机构和思想体系、以及它的经济发展。一种广泛的假定是:这个传统社会建立了如此有效而均衡的思想和实践的结构,以致难以对西方的接触产生富有革新精神的反应。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成熟”可以从它的稳定性和它维持几乎类似生理学的体内平衡状态的能力中得到证明。换句话说,既得利益集团已经象滚雪球那样成了足以阻止改革的巨大力量。结果便是一种强大的惰性,或者叫做坚持成法的顽固性,这是一种只许在传统之内进行改变的倾向。这一关于中国有惰性和对外麻木不仁的看法,还得到所谓文化自主观念的支持:这种观念认为,中国的方式方法是独特的,它们之间互相呼应,因而对外部影响具有排他性。

诸如此类的浮泛观念,当然只是代替了深入的思考。它们无疑显示了我们今天知识浅薄的程度。可是,如果要让非历史学家懂得历史,就必须运用一般的概念。包括1800年前后中国的一般情况和典章制度在内的一幅中国国家和社会的真实图景,是形成一般概念的必要前提。当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三亿,几乎为包括俄国在内的欧洲的两倍,同时可以有把握地说,它的国内市场和国内贸易也远远超过了欧洲。

十九世纪初期,中国社会体制的惰性明显地表现在各个阶层中,即表现在乡、镇上的老百姓中,表现在左右着地方事务的地方上层或“绅士”的名门大户中,表现在从地方官员直到北京宫廷的帝国政府的各级官吏中,以及表现在高居于这个人类活动舞台之巅的君主政体中。这个中国人的世界(“天下”)被认为是非常统一的、具有共性的和能长期延续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确实如此。

帝国的统一是中国文明的第一个伟大的成就,同时它也是一件使人关注的大事,因为统一意味着和平。可是帝国的巨大幅员和各地的差异却时常助长分裂。十八个省份被自然条件分割成若干彼此隔离,但却有着明显特征的区域,各地区又都是相对地自给自足。例如山西省的中部太原平原和汾河流域,便是两面傍山,两面以黄河为界。灌溉条件良好的四川大盆地四面为群山所环绕,它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交通主要是通过长江的峡谷。位于西南的云南省便是一个与国家其他地区难以往来的高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湖南、湖北两省这几个大粮仓,都各自为地方政权提供了基础。外国人在二十世纪所称的南满,即十九世纪中国人所称的辽东,则是又一个地方权力的根据地。满人建立的清朝在1644年夺取长城以南以前,就是在那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力量的。

此外,中国从南到北延伸得如此辽远,气候的差异使得南北两地的生活方式迥然有别。在南部和东南部,夏季大量的季节风雨有利于双季稻的生长。反之,西北边塞地区雨量稀少而又变化无常,使当地人民经常面临饥饿的威胁。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北方农民,可以住在夯实的土筑墙或者用简陋的土坯砌成的茅屋里,而住在多雨地区的南方农民,则必须用在窑里焙烧过的砖和瓦盖房。他们为了防雨和挡太阳,穿的是草鞋木屐,而不是布鞋;戴的是宽大的斗笠,而不是北方那种带有护耳帽边的防寒皮帽。南方的运输大多靠水道,或者另外在不能行车的石头铺的路上进行。扁担、手推车和小毛驴比比皆是。但是在北方典型的运输工具却是在土路上运行的两轮车,它往往会陷在被风刮起来的几英尺厚的黄土之中。尤为明显的是南北景物迥异:在辽阔的华北平原上,周围筑墙以防御骑兵突袭的村庄星罗棋布;在典型的华南山乡,骑兵就无用武之地,农村可以以更小的规模,更广泛地分布于茂密葱郁的林荫之中。由于种植水稻比种旱地作物产量更高,所以中国南方的口粮标准较高,同时在这里的务农人口中有着更加发达的地主所有制和租佃关系。

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严密组织的家庭生活和官僚化的行政机构为其特征,中国这一逐渐扩展的文明就赋予整个国家从南到北、自西徂东以一种内在的共性。也许在居统治地位的上层分子的意识中,这种共性比一个社会学家在实际中所发现的共性还要大。然而,它一般说来只是一种假设。有如政治上的统一一样,文化上的共性也是中国伟大的社会神话之一,因为无非想用它证明儒家生活方式的普遍存在。因此,各地区的差异和地方风俗习惯的各种形式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因为把中国广大的国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历来成为风气,今天依然如此。

这种政治上的统一和文化上的共同性的观念,是中国生活方式从史前新石器时代就不间断地延续下来的那种异乎寻常的连续性造成的。由各个家族在定居的村落里从事的锄耕农业,于公元前五千年在靠近黄河河套的渭河流域(如西安郊外的半坡村遗址)就出现了。虽然军人统治者们不时入侵,但中国的乡村生活从那时起,就以一种社会的和技术的突变似乎都不能打断的连续性稳步地向前发展。维护村社的和平和秩序,一直是中国的统治阶级(与军人们同样古老)所特别关切的事情。它经过历代王朝逐步建立了一套复杂的官僚政治机构。直到1800年以后为止,这个农业经济—官僚政治的中华帝国,就是这样保持着一个比欧洲的商业—军事社会更加古老、也与它大相径庭的社会体制。包括运用暴力在内的个人才能和进取心,在中国农业社会里没有被培养出来,但在欧洲人的航海技术、好战精神、探险和海外移民活动中,却已蔚然成风了。

我们可以想象,到1800年时,至少占人口五分之四的普通农民在对亲属的义务、尽职责、讲礼貌和社交等方面都受到良好教育而成为有教养的人,但他们又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因此,他们在生活中不太信奉儒家的性理之学,反而信守民间传说、迷信和道教佛教仪式。作为农民,他们大多数与大自然密切地生活在一起。他们习惯于大自然的美景,但也为眼病、皮肤病以及肠道寄生虫病这些流行性疾病所苦。作为老百姓,他们充分意识到统治的上层人物及其特权,但却很少亲眼看到这些人。他们主要地被吸引在自己的以农村和集市为中心的村社中了。

普通村子大约有百户人家,不能构成集市,也不能自给自足。村社的真正中心在集镇上,镇当然不超过两三英里远,步行可达,在赶集时使家庭成员可以在当天往返。集镇的集日一般以十天为一个周期,相邻的集镇则相互配合,把集日错开:比如说,有的集镇在三、六、八日赶集,有的小镇则在二、四、七、九日或三、五、八、十日赶集。这样,以更大的集市中心为经营对象的货郎担和行商,就可以轮流在这个区域赶集做买卖。最低一级的或标准的集镇周围一般有十二至十八个村子,总计约有一千五百户,或七千人。一个农户中身体健康的男子,不多几年就可以赶集千把次,这样在集镇上的茶馆里,在当地的寺庙里,或者在不定期举行的大型集市上,以及在节日的灯会上,他就有机会碰得到大部分属于这个集市社会的人们。

这个社会不但有以剩余农副产品交换纸张、铁器、陶器和其他商品的经济基础,而且也有它的社交基础。因为许多村子基本上是同族聚居,族外婚的规定使得许多家庭往往必须通过集镇上的媒人到外村去找新娘。如果有秘密会社会堂的话,它们一般集中在集镇,农民在那里也会碰到统治阶级在当地的任何成员或官府的代表。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02,旧社会1

谭论古今:tanlungujin让历史告诉未来,照亮人生!让文学滋润生活,幸福一生!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庞德能击败老年关羽,若遇到老年赵云,结局如何?他还能打赢吗?

    襄樊之战,庞德成功击败了老年关羽,令天下叹服,那么问题来了,要是庞德遇到的是老年赵云,结局又会如何呢?他能击败赵云吗?庞德击败关羽在很多人看来,庞德在襄樊之战中只是和关羽打平了,他并未击败关羽,但仔细..

    2024-03-29 02:41 1
  • 慢生活

    慢生活(随笔)从鉴江东堤到小东江东堤每天锻炼运动的地点改变了。原因是:不用上班了,退休了。用好友的话说是转入了人生第二战场。在化州上班,晚上散步走的是鉴江边的东堤路;在茂名家里呢,走的是小东江东堤。晚上..

    2024-03-28 10:35 1
  • 魁哥说历史

    刘备从小生活在农村,和皇室没有半分关系,为何族谱还能查到他?

    刘备,逢人便说他是汉室宗亲,具体说便是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也正是凭借着汉室宗亲这个特殊身份,网罗了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又聚集了诸葛亮、庞统、简雍、孙乾、法正等文官谋士,最终建立蜀汉,..

    2024-03-27 12:06 6
  • 古龙作品

    古龙笔下花满楼结局一览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没有不老的英雄,只有不老的江湖!心累时,不妨沏壶茶,翻开那泛黄的书,回到那个快意恩仇的年代,领略属于古龙的武侠世界浪子、酒、刀、夕阳、还有美人!看的是武侠,领悟的却是人生..

    2024-03-27 11:29 5
  •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话总龟》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话总龟》为北宋阮阅所编定的一诗话集。原名为《诗总》,又名《百家诗话总龟》,凡十卷,成书于宣和五年(1123年)。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经他人增改,遂分前后两集各五十卷,刊于闽中。..

    2024-03-20 11:30 21
  •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瓯北诗话》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瓯北诗话》清代诗人赵翼作。成书于嘉庆七年五月之前。此书共十二卷,前十卷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及明代高启、清代吴伟业、查慎行十家,多有创见,并有《陆放..

    2024-03-20 10:19 16
  •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白石道人诗说》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白石道人诗说》南宋姜夔诗论著作,一卷本。《诗说》共二十九条,所论简古。它是从作者自己的创作体会出发,专意讲究诗法,讲究“雕刻”、 “敷衍”、 “布置”等法度的诗论著作。作者企图..

    2024-03-19 11:22 26
  •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品》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品》又称《二十四诗品》,唐代司空图的论诗著作,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影响甚大。早在南朝,钟嵘就写过《诗品》一书,但与司空图的《诗品》同名而异趣。前者品评诗人,后者专论风格、意境..

    2024-03-18 10:52 18
  • 剡溪访戴典故在李白笔下

    剡溪访戴典故在李白笔下——兼谈盛唐诗人对于魏晋风度的接受魏晋风度对中国中古以后历代士人均有广泛影响。盛唐时期,由于士人开放浪漫,个性发扬,对魏晋风度尤其怀有浓厚的兴趣。大诗人李白作品中即经常涉及魏晋名..

    2024-03-18 10:07 16
  • 互联网浪潮下的闰土:底层的站长与生命的转折

    在互联网的浩瀚海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小岛,这些小岛就是一个个的网站。而在这些网站中,有一位名叫闰土的站长,他的故事犹如一部精彩纷呈的史诗,揭示了底层的艰辛与荣耀。18岁的闰土,一个善良、活泼、真诚的青..

    2024-03-17 07:4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