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论纵横

乾隆选择接班人时,为何传位给平庸的永琰,而非才华横溢的永瑆?

2020-10-16 21:59史论纵横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寿命最高的皇帝,乾隆掌权63年,活了89岁,其子数量应该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似乎成为了毋庸置疑的共识。

可是事实上,宋徽宗在位28年,生了80个子女;唐玄宗在位44年,生了59个子女;康熙帝在位61年,生了55个子女;明太祖在位31年,生了44个子女;唐太宗在位23年,生了35个子女。

而乾隆的最终只有27个子女,估计连帝王生育水平前十都排不进去,在27个子女中,17个是儿子,10个是女儿。

虽然不多,但是也应该有一个激烈的夺嫡过程,但是反观乾隆子嗣传承,最后能够竞争的却只有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

接下来,就来谈谈乾隆的皇位传承之路到底有多坎坷。

乾隆这个人比较特,他看不上祖上那一套野蛮没文化的继承方式,比如皇太极和顺治帝继承皇位的时候甚至都进行了“民主”推选。

而到了他父亲雍正帝登基之前,更是出现了九子夺嫡,场面也是惊心动魄,这种激烈的竞争虽然保证了清朝前期帝王的执政水平,但是过程太过于惊心动魄,因此,乾隆帝年轻的时候是有志改变这种现状的,他最欣赏的即位方式就是传统儒家的嫡长子继承制(乾隆最崇拜康熙,康熙前期也希望嫡长子能够继承皇位)。

因此,在乾隆与正妻富察氏生嫡子永琏后,就打算立其为太子,在1736年乾隆登基的时候,年仅六岁的永琏就被乾隆密定为皇储,立储圣旨放到了正大光明牌匾后面,显然,就等乾隆嘎嘣一下过去,皇位就传给永琏了。

奈何永琏在乾隆三年的时候就夭折了,乾隆受到了巨大的挫折,但是并没有气馁,在乾隆十一年的时候,又和富察氏生出了皇七子永琮,乾隆合计都没有合计,想要立其为太子,结果这个嫡子在乾隆十二年的时候也病逝了。

两次把名字写好,两次放到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又两次在儿子死后,从正大光明牌匾后面拿出来,仅仅三十多岁的乾隆是身心俱疲,没有传位给嫡长子,是为终生憾事。

乾隆晚年皇子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光是乾隆这个89岁的高龄,大部分生在前面的儿子都熬不过乾隆。

另一方面是富察氏病逝,虽然乾隆再立皇后,但已经没有什么嫡长子而言了,但是乾隆还是比较看重嫡庶,凡是非皇后所生的子嗣,基本在乾隆那里就已经被pass了。

先说熬不过乾隆的儿子,其实很多,比如皇长子永璜,在雍正六年时出生,假如不是在乾隆十五年去世,熬到乾隆挂的时候,也得七十一岁,别说是在古代,即使是现在,一个人能活到七十一岁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乾隆的儿子中,夭折的并不在少数,皇二子永链八岁去世,皇七子永琮两岁夭折,皇九子两岁夭折,皇十子也是两岁夭折,后来的皇十四子,皇十六子也是早早夭折。

而躲得过夭折的人里面,也很少能够躲得过乾隆的刁难,乾隆是一个对儿子要求很严格的人,尤其是对非嫡子的孩子,那更是吹毛求疵。

比如富察皇后去世的时候,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因为表现的不够伤感(又不是自己亲妈,表现的还能怎么忧伤,乾隆就是病态人格),被乾隆当场拳打脚踢,直接把永璜踢跪地上。

哪有当皇帝老子的这样教训儿子,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当时乾隆直接表示他们两个人直接丧失继承皇储的资格,你要不想传位,你就直说,还整个葬礼不够忧伤。

永璜在乾隆十五年忧惧而死,永璋也在乾隆二十五年去世,年仅二十五岁。

皇四子永珹存在感很低,大概是因为庶出的缘故,在乾隆二十八年的时候奉旨出继给和硕履懿亲王允裪后,降袭履郡王,然而永珹却是乾隆儿子里面活的比较久的人,一直活了39岁,在乾隆四十二年去世,在去世的时候,乾隆还舔着脸说,这是自己儿子中活的最久的人。

皇五子是我们小时候看《还珠格格》里面苏有朋饰演的永琪,永琪是书中记载的乾隆比较喜欢的儿子,尽管是庶子出身,但是在前面几个儿子都挂了之后,永琪的地位也直线上升。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乾隆二十八年时,圆明园发生火灾,把乾隆吓够呛,是永琪背着乾隆帝逃出火灾,在乾隆三十年被封和硕荣亲王,以乾隆对儿子严格的要求程度,能够活着的时候把庶子封亲王,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可惜永琪在26岁的时候也挂了,这也是一大憾事,乾隆曾在永琪去世二十多年后对英国使者表示,自己曾经要传位给永琪,可见,永琪的优秀,已经改变了乾隆对嫡庶的看法。

皇六子永瑢跟皇三子永璋是一个母亲,并非嫡出,乾隆二十四年的时候被出继给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在乾隆五十五年以48岁“高龄”去世。

从前面这些儿子可以看出,乾隆的儿子,要么早早夭折,要么二十多岁的时候受不了巨大的压力,不久病逝,只有出继在外的儿子活的比较久,但是如果没有意外,也永远丧失了皇位的继承权。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在这一年,乾隆终于大着胆子又开始秘密立储,把继承人的名字写到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

这个时候,活着的除了出继的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只剩下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本来皇十二子永璂是出身最高的,是乾隆第二个皇后那拉氏所生,但是我们也知道,乾隆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最后跟那拉氏闹掰了,基本废除了那拉氏的皇后地位,最后那拉氏死的时候,还是按照皇贵妃的规格下葬的。

虽然不知道乾隆为何突然就厌恶起那拉氏,但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永璂作为那拉氏的儿子,自然被排除在外,当然,即使乾隆想要传位永璂,他也熬不过乾隆,在乾隆四十一年的时候,二十五岁的他就挂了。

在剩下的皇子中,皇八子永璇年龄最长,但是由于举止轻浮,做事不得体,还有点残疾,所以并不得乾隆欢心。

乾隆曾经对朝鲜使节说过,皇八子“沉湎酒色,又有脚病,素无人望”,在乾隆五十四年册封皇子爵位的时候,乾隆就将永瑆和永璘封为亲王,而永璇还是之前的郡王,明显比人低一个等级。

皇十七子永璘还未成年,在才华上表现也并不出色,自然不在乾隆考虑范围之内。

从种种迹象表明,乾隆在晚年最为欣赏的儿子是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乾隆曾经对人评价永瑆“为人恺悌,最着仁孝”。

当时对永琰赞誉最多,“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有人说他“勤於学业,而人望所在”,“为人沉重,处事刚明,皇帝宠爱,朝野想望”。

那么,对于永瑆和永琰,为何乾隆最终选择了永琰呢?

永瑆一直被认为是很有才华的皇子,尤其是在书法方面,颇有心得,乾隆一直自诩自己是文化人,一生创作四万多首诗,以一己之力可以秒杀全唐诗,所以每次到永瑆那里去都十分开心。

在为永瑆选择亲事上,也是选择了富察氏傅恒的女儿,在乾隆五十四年册封的时候,永瑆被封为硕成亲王,“成”在满语中是“有才华”的意思,可见,乾隆对永瑆的看好。

但是乾隆最后还是放弃了永瑆,主要原因也是成也书法,败也书法,由于成天练书法,被乾隆认为不注重骑射,文人习气太重,简直就是一个书呆子,因此比较反感,有时还因此呵斥永瑆。

比较有意思的是,永瑆虽然无缘皇位,却在书法上有了很大的造诣,与与乾隆朝的名士翁方纲、刘墉、铁保秉承为书法“乾隆四家”。

最终乾隆还是选择了皇十五子永琰,相比于永瑆,永琰在各方面都表现的不错,被乾隆认为是最像自己的儿子,在乾隆六十年的时候,乾隆召集文武百官,告诉大家当年密立的皇太子是永琰,并正式册立永琰为皇太子,准备把江山交到永琰的手上。

其实,这里面很多说辞都是乾隆的评价,真正说起来,乾隆还是看重出身,永瑆与永珹、永璇都是淑嘉皇贵妃的孩子,是乾隆中前期喜欢的妃子,但是还没有喜欢到册封皇后的地步,相比之下,永琰的母亲孝仪纯皇后是乾隆后期最喜欢的妃子。

也就是《还珠格格》里面始终跟在乾隆身边的令妃,当时虽然还不是皇后,但是已经权掌后宫,正因为如此,乾隆最后才选择了永琰继承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关于嘉庆执政什么水平,简单来说就是啥也不是!乾隆看人的眼光还是不行!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