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来现实

袁世凯与徐世昌,本应兄弟携手改变历史走向,最终却选择分道扬镳

2020-12-11 04:00历来现实

袁世凯、徐世昌都是在清末民初这段历史中留下巨大影响力的人物。 徐世昌与袁世凯两人青年结义,做官后也相互照应,两人都做到了军机大臣、清朝总督、民国总统的位置。

相较于袁世凯,徐少了几分果断和胆量,却更多了几分智谋和谨慎。也正是这样的性格使得两人行为互补、合作办事,最终先后成为了中国短暂的最高统治者。两人的友谊贯穿于这个历史节点的诸多事件之中,回顾这段历史,复杂且深刻。

一、文武相和,出卖变法

徐世昌,字卜五,号菊存,又号菊人,祖籍浙江。幼时徐家不算是大富大贵的家庭,但也算的上是书香门第。可惜徐父徐嘉贤英年早逝,之后的徐家便慢慢衰落下来。徐也因此立志努力学习,刻苦读书。

一天,徐奉旨进入袁宅。袁世凯见门外的人神清气爽,起身迎客后知晓了徐的来历。随后两人高谈阔论,只觉的相逢恨晚。从此两人结下了37年的友谊。对于徐的家境贫困问题,袁也慷慨解囊,助徐北上参加科举考试。徐也聪慧,1882年中举人,86年中进士,之后殿试居二甲,89年被授为翰林院编修。袁则两次乡试落榜,弃文从武,多次立功,对日作战经验丰富(平定甲申兵变后常驻朝鲜,任交涉通商大臣,甲午战前回国)。

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 康有为、梁启超率先联合国内的积极青年,发起了颇具盛名的"公车上书"运动,维新主义思想逐渐为人知晓。

袁徐都非常默契的看准了这个机会。袁凭借自己对日作战经历取得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信任,徐也跻身于 维新派之间。1895年8月袁与徐一同加入强学会。之后的袁徐也曾向朝廷提出变法,可朝廷此时已经是帝(光绪)后( 慈禧)相争,支持维新派的光绪帝并不掌握兵权,所以维新改革阻力极大。

此时在小站练兵,拥有一定兵权的袁世凯就成为了这个局中的焦点人物。 光绪帝16日破格提拔袁为兵部侍郎候补;18日维新派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希望其杀荣禄,囚慈禧(荣禄:慈禧手下掌兵大将、袁的顶头上司、对袁有提携之情)。站队的时候终于到了。

从16日光绪帝的提拔开始到18日的谭嗣同夜访,袁与徐都会在事后夜夜商讨,最终两人决定背叛维新派,向 荣禄和盘托出维新派的秘密行动。之后就是慈禧***,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以谭嗣同为首的 戊戌六君子为变法而牺牲。袁与徐却受到了慈禧的赏识,逐渐受到重用。

二、同患难,共荣辱

1900年,清政府先后疲于应对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军队伤亡惨重。 清政府在不久后决定编练新军,也为后来的清末新政埋下了伏笔。

此时手中已有一万四千余人的袁世凯依然想抓住这次机会扩充自身实力,就上奏推荐了徐世昌,随后徐世昌被任命为总办政务处,随后在袁的推荐下,再次被任命为练兵处提调,由此一来,袁和徐算是基本掌握了国家的全部练兵权。

编练完成后,袁又上奏朝廷由徐管理留京陆军事宜,兵权彻底被袁世凯、徐世昌二人巩固。由此也能看出袁和徐二人友情的深厚。

随后徐世昌推行警政(在当时,清政府是没有警察这种群体存在的)、广设巡警学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那个时期的社会治安水平,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袁世凯、徐世昌为首的北洋集团进一步掌控了中央情报,对北洋势力进一步扩大起到了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由于民间立宪呼声高涨,袁世凯、 张之洞、周馥联名上奏,奏稿就是徐世昌所写,希望实行立宪。但立宪过程中,徐、袁成为满族亲贵的敌人,改革令下发后,袁失去部分兵权、丢去官职,徐见状也申请辞官,但没有被批准,可以说两兄弟这次是经历过"共患难"了。不过后来徐、袁在东北三省实行新政,效果卓着,恢复了部分气力。

随后辛亥***爆发,清政府请求袁重新带兵对抗 孙中山,徐趁机出面,与袁沟通,后者成功夺回兵权。随后孙中山与袁世凯和谈,徐多次凯旋与清廷,最终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袁成功当选为民国临时大总统,徐在之后就任国务卿一职。

随后两兄弟一路扶持,分别做到了大总统和国务卿,可两个人关系也在之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三、我把你当兄弟,你却想当我主子?

袁做大总统后,并没有继续革新,反而鼓励复古之风,曾在端阳节身着清服参加节宴,并在1914年12月23日举行天坛祭天。天坛祭天想要传播的一个思想就是"君权神授",这样一来,"复辟"之说在国内流传开来。

与此同时,日本霸占青岛,并提出了臭名昭着的21条要求。袁和徐知道日本想要霸占中国的野心,所以也极力进行谈判。然而袁同样不希望得罪日本人,以免耽误自己复辟,所以在最后依旧答应了除第五条款以外的所有要求。

随后,袁更认为自己得到了日本人的支持,拉拢自己的亲信创办了 筹安会,发表了《君宪救国论》,意在全力支持袁世凯称帝。文章发表后,民众反应激烈,全国重新动荡起来。一直未曾发声的徐世昌此时站出来宣布限制筹安会,平息民愤。

值得玩味的是徐世昌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此时的徐世昌成为了一名旁观者,一边清楚的知晓袁想要称帝的野心,另一方面也知道民意滔天,民众是极不希望看到袁称帝的。

可他却没有对袁提任何一点意见和劝阻。有文献称:袁找到徐面谈,问:"外间劝进事,大哥知道么?事可行么?"徐沉默后说:"我不知此事。"袁说:"外间宣传日久,你哪能不知道呢?"徐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此时,徐的性格尽显:聪明狡诈,知道袁主意已定,称帝车轮已经开启,再调转不了车头,便不做劝阻。眼光毒辣,心思谨慎。已经预见了袁强行称帝的下场,并将自己剥离开这个旋涡之中。

在袁称帝如火如荼之时,徐决定称病辞职,袁再三挽留时,徐说:"举大事者不可不少留余地,若使亲贵悉入局中,万一事机不顺,无人以局外人资格发言以谋转圜,某当此时求去,非为自身计也。"此话一出,令人不得不感叹徐的老辣。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承认称帝。袁宣布封徐世昌、 赵尔巽、李经羲、张謇为"嵩山四友"。"嵩山四友"拥有免称臣跪拜;赏乘朝舆,至内宫换乘肩舆;每人给年金两万元等特权。而徐对于这个称谓不置可否,并辞去了袁特设的"谘询"元老职位。

四、送你最后一程

老朋友的无声反对并没有唤醒已经醉梦于称帝的袁世凯,12月31日,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正式宣布改国体为帝制,并将第二年改为洪宪元年,昔日的总统府也变成了新华宫,虽然名义上国家还称为民国。

"事机不顺"这四个字仿佛是徐世昌对老朋友的最后预言。就在洪宪元年的头一天,云南都督唐继尧出师云南,誓师护国。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本是袁世凯视为依靠的日本在1916年1月15日照会中国,要求暂缓派遣前往日本庆贺天皇加冕的中国使节,表明其远离袁世凯的态度,这无疑给袁世凯的皇帝梦浇了一头凉水。

不久之后,各地的护国讨袁运动相继爆发。云南之后,广西、贵州相继宣布独立, 冯国璋、段祺瑞等老部下也开始阳奉阴违,与护***频繁联系,冯国璋在前线消极怠战,段祺瑞在后方拒绝出力。徐世昌曾致函袁世凯希望其放弃帝制:"乃今尚可转圜,失此将无余地。"袁世凯面对如此颓糜的局势也萌生悔意,但为时已晚。

3月21日,袁世凯通电徐世昌、段祺瑞等议事,议题便是如何取消帝制,最终在第二天,徐世昌再次出任国务卿,宣布撤销帝制案。但形势发展至此,无论是护***还是北洋自己,都不止一个取消帝制这么简单,他们要的是袁世凯退位。期间徐世昌四处奔波,先后恳求康有为、伍廷芳、张骞等居中调停,希望给老朋友一个台阶下,但均被拒绝。

随着陕西陈树藩、四川陈宦、湖南汤芗铭等袁氏心腹纷纷阵前倒戈,加之6月袁世凯确诊尿毒症且病情不断恶化,在6月6日,袁世凯终于死在了帝王梦中。28日,徐世昌主持了昔日好友的葬礼后,两人的友谊也随袁世凯的棺椁永远埋葬于历史之中。

回顾两人长达37年的友谊,由原本相互提携额,共谋天下,到最后的眼看好友执迷,分道扬镳。徐实在是一位足智多谋、通权达变之人,在不少时刻都能看清局势,甚至在最后的与袁分裂,也有着一丝为了日后给好友留下后路的算计在其中。

徐有着新潮的思想,改革的远见和能力。唯一遗憾的是他依旧被旧官僚思想所束缚,小心谨慎,为己而活,以他和袁的才能,不仅没能为中华民族留下累累成果,反而背负了背叛维新、复辟称帝的骂名,实在让人叹息。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刘备比吕布更强,陈宫为何不选择刘备做主公,反而选择莽夫吕布?

    三国中,明明刘备比吕布更有谋略,也更占天下大义,可为何陈宫不选刘备做主公,反而选择有勇无谋的吕布呢?对此,曹操表示知道答案,直到陈宫被押上白门楼,真相才终于大白于天下!陈宫不选择刘备吕布兵败徐州时期,..

    2024-03-27 12:12 9
  • 林宗巾:由历史典故到文学意象

    一、 “林宗巾”典故的源出及流行郭泰,字林宗,范晔《后汉书》卷九十八《郭太传》(注:范晔为避父范泰讳,于《后汉书》中改作“郭太”)记载了郭泰的一则轶事,乃“林宗巾”典故的最早源出:(郭太)性明知人,好..

    2024-03-20 10:58 18
  • 刘新庄: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

    1992年12月21日,我怀着梦想,揣着希望,尝试初次离巢的飞翔,无法忘记和亲人挥手惜别的场景,穿上绿色的军装,乘远行的列车来到群山环绕的小兴安岭,茂密的白桦林、晶莹剔透的树挂、美丽的雾松冰凌花,都曾经带给我..

    2024-03-16 07:34 14
  •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南京大屠杀,日军畜生的最高指挥松井石根竟然发布了屠城的命令,一周的时间杀死我军民三十万。日军罪行惨无人道,罄竹难书,令人发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永久的伤痕,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的耻辱。历史已是过去,不可改..

    2024-03-14 07:54 20
  • 古典文学

    儒林外史中介绍了哪些兄弟的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中有好多对兄弟,为此书人物之一大特色。有的性格相似,言语如出一辙,行动也往往形影不离;有的则性格迥异,动若参商,或成有趣之互补,甚而令人惊异竟为兄弟。将其略作梳理,其实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2024-03-13 11:19 42
  • 古典文学

    儒林外史中余氏兄弟余大余二先生人物形象分析

    余大先生,名特,字有达;余二先生,名持,字有重。在泰伯祠大祭后才出场的文士当中,这两兄弟,尤其是为兄的余大先生,可算是很有个性的人物。余家与天长杜府是表亲,与五河本地的虞家也是表亲,所以杜少卿与虞华轩(..

    2024-03-13 11:07 120
  • 古典文学

    儒林外史中余有达余有重兄弟的人物形象分析

    余大先生,名特,字有达;余二先生,名持,字有重。在泰伯祠大祭后才出场的文士当中,这两兄弟,尤其是为兄的余大先生,可算是很有个性的人物。余家与天长杜府是表亲,与五河本地的虞家也是表亲,所以杜少卿与虞华轩(..

    2024-03-12 10:01 152
  • 阳光:走向回家的路

    从未体验过华灯初上的夜晚一个人驾驶电动车匆匆骑行一个个灯光四溢的窗囗闪着幸福的光影在高楼大厦中晃来晃去里面一定有祖孙三代的欢笑一定有夫妻甜蜜的温馨也一定有四囗之家的开心只是,这样的窗囗已不再是我要找的..

    2024-03-06 08:10 22
  • 《芈月传》观后感:女性力量的崛起与历史的回音

    一、引言《芈月传》是由郑晓龙执导,孙俪等人主演的古装剧,以战国时期的女性政治家芈月为主线,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爱情传奇和女性力量。该剧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历史事件的呈现和女性主题的突出,吸引..

    2024-03-04 11:09 24
  • 《三国演义》:历史洪流下的人生抉择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由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和民间故事创作的小说,被誉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作品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描绘了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与纠葛,英雄辈出,故事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和历史感。一..

    2024-03-04 10:19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