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雨飘摇的感情

溺水前的救命稻草?真停火VS真备战,中东战争“惊变28天”

2021-02-24 15:56风雨飘摇的感情

溺水前的救命稻草?真停火VS真备战,中东战争“惊变28天”

1842年5月,沙皇俄国开始大规模“排犹”运动,而犹太人开始了第一次向巴勒斯坦移民的浪潮,他们来到这片几千年前的“故土”后,也宣告了犹太复国运动的初步兴起。一直到19世纪末以后,中东的犹太人移民数量一直在稳定增长。

以色列早期宣传照片

二战后,犹太人复国的愿望强烈,“分治方案”却让阿盟各国“动武”。

因为二战纳粹德国屠杀600万犹太人的缘故,也让所有犹太人意识到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于是,战后犹太人复国的愿望更加强烈,而战后的国际社会也大多出于“同情心”,很多西方国家都支持犹太人复国。

到1947年时,也就是二战结束后刚结束两年多,犹太人经过100余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仿佛看到了复国的曙光。同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一个“分治方案”,但却遭到了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坚决反对。

中东巨头

以色列要想复国,先要问问阿盟国家答不答应!当时沙特国王就说了一番话: “谁迫害犹太人,就从谁的领土上划出一块地给犹太人”。意思就是,二战迫害犹太人的是纳粹德国,犹太人要找补偿的话,他们也应该去找纳粹德国和希特勒。

二战结束后,中东很多阿拉伯国家也是刚刚获得独立,但分治决议他们认为是美国故意偏袒以色列, 人口占40%的犹太人却获得55%的土地。而人口占60%阿拉伯人,却只分到了45%的土地,所有阿拉伯人那可是越想越气。

因此,以色列和阿盟当时能谈拢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于是开始由“嘴仗”演变成“动手”。阿盟国家当然国多兵广,自然不会把“小小”的犹太人放在眼里,于是他们开始“动手”了,宣布阿拉伯联军开始对以色列展开三天的军事行动。

沙漠中行进中的坦克部队

双方开始“大打出手”,阿盟联军节节胜利,以色列紧急寻求“外交”。

阿盟联军首先发动的一系列小规模进攻,都遭到犹太民兵的强烈反击。这些小规模武装冲突,很快就演变成大规模的战争: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正式爆发!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托管期结束前一天,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第二天也就是5月15日凌晨开始,阿盟联军就对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试图依靠绝对兵力优势,将新兴的“小以色列”直接抹掉。

开战几天内,阿拉伯各国集结的军队从不同方向开始涌向以色列:约旦军队从东面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从北边攻击前进,而埃及军队则从南面开进。

阿拉伯联军可谓是优势明显:坦克装甲车一共240辆,大炮140门,飞机131架,舰船12艘,总兵力4.3万人。

当时以色列并没有正式外***援,也没有今天这样成熟体系的以色列军队,虽然有3.4万作战人员,但飞机仅有33架,舰船3艘,几乎没有什么坦克大炮。 面对“四面楚歌”的险境,谁都认为此战以色列将会是“凶多吉少”。

街头的以色列民兵

更要命的是,以色列孤悬于阿拉伯世界,所谓的国土也根本没有战略纵深: 和联军一开战就是兵临城下,一旦战败就要被赶到地中海。

战斗打响后,以色列的民兵部队在阻挡东面的约旦军队,国民军组织部队负责阻止南方的埃及军队。幸运的是,北边的进攻也在边界附近被挡了下来。双方从5月15日一直打到7月8日,阿拉伯联军虽然没有能够迅速灭掉以色列,却一直处于优势局面。

以色列所有民兵虽然奋勇抵抗,但无奈实力过于悬殊!以色列民兵的战斗似乎都是徒劳的:以色列相继丢失了 卢德拉姆拉城,耶路撒冷也被中东联军分割包围,旧城区域已经被联军占领,而以色列手中的新城后勤也被切断,犹太人面临着弹尽粮绝的窘境!

战斗中的以色列民兵

随着以色列各地相继沦陷失守,前线战况已经万分危急,刚宣布成立的以色列已经面临着迅速崩溃的险境。在 最后千钧一发之际,以色列人一看真的打不过了,那么只能赶紧走“外交”了。

迫于美苏英压力,联军同意停火28天,以色列得到宝贵的“救命稻草”,联军却分歧严重。

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美国,于是立即向美国求援,最终在美国不遗余力地牵头下,美,苏,英三个大国都站到了以色列一方,迅速要求阿拉伯联军停战。英国人还撤走了阿拉伯军官团的英***官,并宣称停止向阿盟联军提供武器。

以军机枪阵地

一时间,风云突变,阿拉伯联军瞬间“压力山大”:美英苏三国都开始喊话和威胁了。最后他们迫于巨大压力,表示同意停火四周28天。 千万不要小看这28天,对于以色列来说,这可是“保命”的喘息之机。

趁着停火间隙,以色列迅速“全国”总动员,扩充兵员后兵力由开战初的三万多人扩军至近10万人。另外很多海外犹太人也踊跃提供财物支持, 以色列立即向西方购买很多 先进武器,并迅速列装以军,他们的战斗水平直接上升了一个大档次。

仅仅28天,以色列军队就由一支二线部队演变成了初具规模的陆海空正规军。虽然阿拉伯联军在停火期间也没闲着,他们也增兵至6万人,但联军和以色列相比,却出现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情况: 内部出现分歧。

阿拉伯各***队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约旦当时虽然名义上是联军的总司令,但其实约旦哪家的军队也指挥不动。 联军虽然有着兵力装备优势,实际上都是各玩各的。

经过短暂停战后,美英苏三国的态度也让阿拉伯各国开始忌惮了:伊拉克和黎巴嫩开始一个劲吆喝,实际上出力不多。而约旦只是想占领犹太人的战略要地,目的达到后可以和以色列媾和。

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停战后貌似不想再卷入战争了,可能怕得罪了美国。而一直打以色列最尽心尽力的,也只有一个叙利亚了。阿拉伯各国就这样,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这就导致停火后联军出现了内部大危机。

投降的联军士兵

而以色列那边,动员后的总兵力已经超过阿拉伯联军,更重要的是,很多海外犹太人还来到以色列参军,其中有很多战斗经验丰富的二战老兵,尤其是技术兵种,他们无疑壮大了以军的中坚力量。再加上新列装的先进武器装备,可以说以军已经是“脱胎换骨”了。

所以,双方再次开战后,战局结果可想而知。临时停战已经让阿拉伯国家失去了胜利:底气大增的 以色列军队,在1948年7月9日时发动大规模反攻,而此时阿拉伯国家已经因为内部分歧,没有统一的军事调度,和停战前相比,双方似乎调换了角色,阿盟联军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结语:以色列以战求存,五次中东战争令人深思。

就这样,第一次中东战争先后打了10个月,最后以阿拉伯联军的失败而告终。因此,这次停火一直让后人不得不反思: 阿拉伯是真停火,以色列是真备战!

当时一些阿拉伯国家甚至庆幸这次停火,认为是给了自己一个体面下台阶的机会。而以色列却完全不同了,他们把这次停火视作“救命稻草”,大力重整军备准备反攻,成功“起死回生”。从那时起,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色列先后打了五次中东战争,但这个“弹丸之国”却一直没有被打垮!

以色列女兵

很多人认为 以色列乃危地或死地,以色列只能以战求存。因此, 以色列全国上下对战争意识都很强,几乎是全民皆兵,预备役部队一直处于备战状态!哪怕是今天在军事实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如此。也许,他们已经深深认为:二战时期的悲惨遭遇,中东战争的节节胜利,是因为 武力,才是和平的最好保障!

《历史杂谈驿站》图源网络,侵删!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