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就说过

吴同甲:小臣而为世范|早说

2021-02-27 11:13早就说过

吴同甲:小臣而为世范

——写在吴同甲纪念馆开馆之际

1987年清明前后,祖父说要为曾祖母迁葬。从四川省富顺县第二中学大操场附近的梨子林,迁到罗浮洞。

⚪四川省富顺县县图(局部)

富顺县县政府监制 统计员张鸿文绘 民国三十年 四月

曾祖母殁于1965年,正是最凄苦的年月,在雨中匆匆亦是偷偷下葬,请人栽了两棵树为记认,不至于像曾祖父那样尸骨难寻。廿一年过去,迁葬缘由,一是梨子林那里地势低洼,常常积水,二来,三爷爷去世于1985年12月,骨灰盒一年后须入土。祖父于是说:让母亲与她最爱的小儿子在一起吧。

盛放曾祖母骨殖的大坛子运到了罗浮洞山坡上,与三爷爷的骨灰盒并排放在已经挖好的土坑边。坛子打开了,里面还有不少的水。祖父将曾祖母的骨殖一一捡出,擦拭干净,将水倒掉,晾干后将骨殖放回去,封好,下葬。那时我刚上初一,生命中头一次面对死亡与先辈。

这回可以立碑了。这是我头一次知道曾祖母的名字。吴、乃、娱。祖父说,曾祖母嫁过来的时候,本来没有名字,她公公杨芾说,你是吴家的女儿,吴女为娱,就叫乃娱吧。

⚪曾祖母吴乃娱与祖父

曾祖母是泰州吴同甲先生的长女。说起来,祖父也只见过一次他的外祖父。吴同甲逝于1928年,祖父才八岁。高邮泰州相距不远,但彼时交通不便,曾祖母很少回家探亲。好在她两个妹妹也都嫁到杨家,姐妹又是妯娌,还可以互相慰藉。抗战爆发,祖父祖母随政府到重庆,从此终老异乡,再未回还。

吴同甲这位外高祖父的各种事迹,与杨家的关系,在曾祖母移葬之后三十多年间,才在我视野里慢慢被打开。

吴同甲科名发达极早,中进士时尚不到十八岁,在整个清代大概也能排进前三。吴同甲中二甲第123名,同年中名次稍后的,有一位高邮人杨福臻,很多资料说杨福臻长吴同甲十七岁,非是。杨福臻道光十六年(1836)生人,比同治元年(1862)生人的吴同甲,大了廿六岁。否则,吴同甲后来的儿女亲家杨芾,是杨福臻的三儿子,比吴同甲还大了七岁。总不会杨福臻不到十岁就有三个儿子吧?

⚪吴同甲

吴同甲与杨福臻同年及第,同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二人年岁相差虽大,却成了忘年交。九年后,杨芾亦中进士,亦入翰林院。父子二人与吴同甲先后同事,极是亲密。这种亲密,仅从联姻就能窥见:吴同甲的二妹嫁给了杨芾的七弟杨芗,他有三个女儿,长女吴乃娱嫁给杨芾之子杨遵矩;二女嫁给五弟杨蔚之子杨遵廉;三女嫁给杨芗之子杨尔嘉。到底是多么要好的友谊,多么强烈的相互欣赏,才会让杨吴两家结成如此的姻亲关系?在家族疏离、家庭转型的今日,已经很难想象了。

对于光绪中叶出仕的杨福臻、吴同甲、杨芾等人来说,甲午、庚子,都是人生中不堪回首的耻辱岁月。1900年,杨福臻已然致仕,杨芾因为反对朝廷纵容义和团,被指为“教民”,几乎被暴民打死。吴同甲时亦在京师,既属姻亲好友,境遇可想而知,是为“庚子再惊”。

难得的是,家国大难之后,杨吴两位好友并未消沉。光绪三十三年(1907)阴历二月,杨芾受两江总督端方咨派,往日本考察新政,历时百余日,归国后撰有《扶桑十旬记》。很巧的是,于1904年丁忧居家的吴同甲,也在1907年起复,并在七月至十二月赴日游历考察,与杨芾是前后脚。当时官员访日是任职定规,回国后必须撰写报告,吴同甲应该也有游日记述,惜乎未见,不然与《扶桑十旬记》并置对读,一定能让我们对清末这些“小臣”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与探寻,有更贴近的认知。

⚪《扶桑十旬记》

吴同甲1908年调任安徽提学使,也曾短暂署理安徽布政使。按说布政使出缺,一般由按察使护理。吴同甲以提学使署理布政使(藩台),估计是因为1907年徐锡麟刺杀恩铭后,安徽政局动荡,朝廷乏人之故。而吴同甲受命危难,于乱局之中还能推行皖省教育,可见其学官才干,同时也呼应杨芾《扶桑十旬记》探索日本强国之道,独重法律与教育,尤以“教育普且早”为要的主张。

辛亥武昌事起,长江中下游各省纷纷光复。吴同甲与杨芾这对好友、亲家,也不约而同地做出了辞官归乡的选择。他们的政治态度,无疑是主张维新的,不过吴同甲“受清恩重,不可牵就”一语,也道出了士大夫坚执操守的一面。吴同甲在安徽散尽书籍财产,独身返乡,但十七年服务桑梓,设馆授徒,悬壶济世,虽无赫赫之功,岂非坦荡之士?

⚪泰州吴同甲故居纪念馆外

泰州人在近百年之后,还记得吴同甲,为他重修故居,再崇令名,这是很让家人后辈感念的事。 吴同甲不是那种手握乾坤更易天下的伟人,但他,还有杨福臻、杨芾,往远一点说,还有梁济、宋育仁等等“小臣”,这样一个士大夫群体,在清末民初的动荡与离乱中,仍然维持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求索,仕则事功,隐则立人,尽己之力,以献国家,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推崇严子陵这位隐士,认为其气节可以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因而“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吴同甲的一生,亦足以当之。

⚪泰州吴同甲故居纪念馆内 杨早/摄

⚪泰州吴氏 高邮杨氏 皆为书生

于乱世中 奋斗足为 后人楷模

杨早/摄

作者: 杨早

出版: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12

页数: 320

近期

TAN

TOP5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