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万个历史为什么

看守银库的“库兵”监守自盗,大家知道他们偷银子却不抓

2021-03-15 17:49十万个历史为什么

随着清朝后期的逐渐腐朽,清代文人小说里负责看守银库的“库兵”监守自盗的记载那是层出不穷。虽然库兵本身也要经过很严格的搜查才能离开银库,但实际的情况中,这些库兵们偷出来的银子不仅没有少,还越来越多,最终还形成了一种“产业链”式的吊诡。

比如在光绪年间,建立了苏州警察制度的苏州知府何德刚,就在自己的作品《春明梦录》中记载了清朝库兵偷窃库银并形成产业链的怪象,因为何德刚当年还当过吏部主事,在京城就是直管官吏一事,对这些情况可以说是“门清儿”。

话说北京城当年有十大国库,其中三个是银库,建在紫禁城中的银库,里面储有备银一百二十万两,但值得一说的是,紫禁城的银库是完全封禁的银库,这个银库可是不能动的,为的就是保证在战争时期,能维持紫禁城内的皇族、勋贵的生活运转。

而最大的银库是户部银库,这个户部银库有点狠,高峰期储存了一千一百万两白银,据说少的时候,也不会低于九百万两。何德刚主事苏州的时候,当时这个全天下富得流油的江南中枢,最顶峰时期白银储量也才堪堪百万两,所以说户部聚集了整个天下的白银都是不为过的。

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银库”,监管必然需要很严格才对。

事实上,清朝的中前期,盗窃国库的事情那真的是天方夜谭。户部银库的最高长官是户部侍郎,这是户部的二把手,仅次于户部尚书,因为银库是个很敏感的地方,人也不能多,所以整体编制极少,而银库的实际负责人是“司员”,是由户部的郎中兼任。

长官是正三品,副长官是从五品,这个配备怎么说都算是清朝的重要部门了。而再往下,库银设置了“库书”和“库兵”,库书就是记账的,不可以入银库,而从始至终,能进入银库的,都是设置常数为十二个人的“库兵”。

这十二个库兵其实工资很高,每次押运银两来到户部银库,他们都能抽取千分之六的份额,意思也就是,如果来一批十万两的银子,他们负责放好整理,就能拿到六百两的酬劳。他们本身还有俸禄,毫不夸张地讲,就这一份工作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在清朝中前期,清朝处于上升阶段,康熙和雍正这类中兴之主,对这种贪污的事情是严格打击的,特别是雍正时期,治理贪污十分严厉,但是治理贪污的同时,雍正也不会像明朝一样“薄待”官员,给这些公务员仅能吃饱肚子的俸禄。薪资总的来说不低了,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库兵往往都是抽取上三旗子弟,或者是贵族子弟去担任,属于闲差,肥倒说不上,他们也没有偷银的必要。

偷银的现象主要出现在清朝后期。

随着乾隆盛世的崛起,朝中又有和珅这样的贪污大臣,整个朝廷风气就难免走向沉醉浮华,这样的结果就是腐败。随之而来的是,库兵偷银事件开始大量出现,这些库兵偷银,有聪明没被抓的,有愚笨一点,直接装在口袋里走出去被当场人赃俱获的,抓了又抓,到底也没有停止过,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就是两个原因:

一、抓到的库兵一般都是贵族子弟,几乎不可能获太大的罪,没有严厉的处罚后果立威,这种行为不可能被杜绝。

二、户部银库的长官被贿赂了。

在明面上,针对库兵的“搜身”和防范还是非常严格的,比起进去和出来的时候在库兵的身上摸一摸,人家银库直接制定了一个神奇有效的规矩:

“脱了衣服才能进去,冬天也是一样”。

当然啦,也不是逼迫着库兵们全身光着工作,而是在库内有着专门工作的工作服,这些工作服都是不能拿出去的,也没有口袋,是一目便可了然的简单衣服。

而再库兵完成工作出去之前,还要把工作服放好,然后排着队,在一张长长的凳子前,半蹲马步的姿势慢慢跨过去。说到这里,这个动作想必聪明的朋友已经明白了是为预防一些什么情况。

是的,就是为了避免有库兵把银子藏在“谷道”中,至于谷道是何许物也,便不再阐述。

看起来,这个规矩够狠吧。

但是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比狠?这些库兵为了钱会比他们更狠。

之所以被人以长凳的方式检查,那么就意味着曾经有人把银子藏在谷道中然后被发现了,这也同样意味着,有的人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开发出了“人体藏银”的新方法。谷道藏银之法难道就因为这张长凳被破功无效了吗?

非也,还是可以继续用。

何德刚记载,当时的京城有一种药售卖,这种药很神奇,只要长期服用,就能令谷道附近的一块交骨变得松软,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能让库兵在进行最后的跨长凳的环节中,银子不会掉出来。

在清朝后期,一些旗人找到了一些汉族老百姓,召进来做“库兵”,这些旗人被称为“旗倌”,是在官员和库兵之间的联络人。旗倌负责给这些新招的库兵用以这种特效药,最终让库兵成功从里面把银子带出来。那么这种方法就天衣无缝了吗?

其实不可能天衣无缝的,或许早就有银库的官员知道了,之所以没有处理,就是这些库兵太狠了,能用这种方法藏银子,如果真的动手搜查,那么每次都要面临很肮脏的工作。而银库长官不愿意做这种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些主要的长官都被“买通”了,旗倌就是他的合伙人,后来还有的司员主动安排人监守自盗,可谓是荒唐至极。

再之后的银库监察干脆走走过场,例如到了冬天,这些库兵可以自己带个茶壶进去,然后大冬天的,茶壶里的水都结冰了,在结冰之前,库兵就把银子直接当茶壶里,出来的时候,茶壶倒不出东西就是过关。

这一招并不高明,不仅不高明,而且对人的侮辱性十分强,这简直都不能叫做检查,简直是敷衍。如果真心检查,那么茶壶定然也要打开,里面的冰也要打碎,确认没有才算做基本严谨。所以越到后来,银库库兵偷银之事越来越猖獗,并不是他们的手段高明,而之所为什么又不高明,又为什么不抓?

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想抓。

道光年间,银库的储量曾一度降至300万两不到,比起何德刚所记载的最低储量九百万,这个数字显然是让人感到荒唐的,而大清的银库的储量反复升降是常态。真正侵蚀这些银子的,不是这些库兵,而是那些银库的负责人,他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而这些库兵到头来只能成为背锅者和替死鬼罢了。

也正是这样看起来荒唐,但是却没人制止的贪污偷窃现象越演越烈,清朝廷最后内部完全地溃烂,在今时今日看来,当年列强环伺之际,国人受苦受难之时,满清朝廷内却可以充耳不闻,仍旧纸醉金迷,这种行为让人费解。

但结合库兵盗库银一事来看,真的费解吗?

其实并不费解,这就是荒唐之下的一种表现,正如当年李自成在攻入北京城前,崇祯求百官捐银,竟才得到了二十万两。而后来李自成压榨百官,竟然还搜出了上千万两白银,可谓是无法无天,也没有了道德和秩序。

而库兵盗银一事,看似可以当成轶事,可到底是那些记载者的无奈。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