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有声

全家几百条命被救,王导却杀了恩人!只留下“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2021-03-30 18:37文史有声

1、“伯仁救我”

东晋元帝永昌元年二月(322年),首都建康。

皇宫的大门外,乌压压地跪着一批人。

一个胖子径直走向大殿的台阶,跪着的人中间,一个长身英俊的帅哥大声喊道:“伯仁兄,我一家几百口人的性命拜托您啦!”

胖子头也不回地走进大殿。

过了好久,胖子踉跄出殿,酒气冲天。

帅哥又叫:伯仁!伯仁!

胖子不和他说话,对扶着他的人说:“我定要杀了此奸贼,用他斗大的金印别在裤腰带上!”

帅哥瞠目结舌,眼中恨意横生。

这个胖子就是仆射周顗(yǐ),字伯仁,是皇帝非常喜欢的大官,朝野名声无比响亮。

帅哥是司空王导。

一会儿皇帝来了诏书,叫王导穿上官服进来。

王导见了皇帝,拜伏在地,“陛下啊!我罪该万死。每个朝代都有乱世贼子,万万没想到如今出在我家里啊!”

晋元帝光着脚跑过来扶起他,称着他的字:“茂弘,别这样,我还要靠你呢!”

02

整个事情是这样:晋元帝在江东称帝,建立东晋王朝,琅琊王氏出了大力,王家最能干的是王导、王敦兄弟两人。

王导在朝中为相,王敦在外为将,镇守长江上游荆州、江州等地。

王敦势力越来越大,飞扬跋扈,不服从中央。

终于在这一年起兵,以“清君侧”为名——消灭皇帝身边的小人,杀向首都建康。

弟弟公开叫板朝廷,在首都的哥哥以及王氏家族成员全成为罪人。

所以全家跪在殿外待罪。

刚才进进出出的胖子周顗,是王家的好朋友,和王导交情最深,所以王导开口让他为自己求情。

幸好晋元帝还是认可王导,让他官复原职,大义灭亲,参加征讨王敦的队伍。

周顗

2、杀了伯仁!

王敦敢起兵挑衅朝廷,很有几分把握。

几战打下来,晋军屡败,王敦得胜。

他声称“清君侧”要杀的“奸臣”,被杀的被杀,逃跑的逃跑,王敦大军进入建康,却不去朝见晋元帝。

朝廷在强大的权臣面前屈服了,封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军事等等军政要职,王敦成为实际掌权人。

王导现在又常在弟弟王敦面前维护皇帝的尊严,并成为时时为皇帝和弟弟两边沟通的关键人物。

重要事情的抉择,重要岗位人员的确定,乃至重要人物的生死,王导都有极为有力的发言权。

王敦和周顗也是老朋友,在西晋洛阳就经常见面。

王敦素有英武的名声,可每一回见了周顗还是不自在,动不动周身燥热,脸红耳赤。

这个周伯仁的气场相当足。

现在!

王敦进入京城见到周顗,说:“伯仁!你很对不起我啊!”

周顗脸臭臭地顶了回去:“你率大军侵犯天子。下官我亲率六军对抗,却没能完成任务,让王师战败。就是这点对不住你!”

周顗和大臣戴渊在朝中的声望非常高,王敦也忌惮他们。

他试探地问王导:“周、戴二人,以他们的声望是不是可以让他们登三公之位?”

王导不答;

王敦又问:“要不然为尚书仆射如何?”

王导还是不做声;

王敦自言自语道:“这么看来,只有杀了他们了!”

王导继续不吱声。

王敦派兵拿下周、戴二人,周伯仁经过太庙,大声祈祷道:“奸贼王敦,颠覆国家,枉杀忠臣。神明有灵的话,请尽快杀了他吧!”

士兵用戟扎他的嘴,鲜血横流。

伯仁依旧面不改色,被杀于南门外面。

3、愧对伯仁

王导王敦另一个弟弟王彬,和伯仁也是好朋友,奉皇帝的命令犒劳王敦。

他先去哭祭周顗,再去见王敦。

王敦见他脸上有泪痕问怎么回事?

王彬说:“刚才哭伯仁,情不自禁。”

王敦冒火了:“伯仁把你当作俗人,你充什么知己?”

王彬说:“伯仁宽容却让你杀了!大哥你这样乱搞,祸及家门啊!”

声泪俱下。

王敦大怒:“你小子犯傻是不是?你以为我不杀你吗?”

王导急忙拉开王彬,“你道个谦,拜一下。”

王彬梗着脖子:“脚痛!拜不了,况且我又没错!”

王导说:“脚痛比起脖子痛哪个好?”

王彬就是不道谦不拜。

王敦虽然掌握大权,但拥戴皇帝的力量还是很大,即使从弟弟王彬身上也能体会到。

于是他退回武昌,遥控朝政。

王导被任命为尚书令,翻阅当年大臣写给皇帝的奏章,发现了周顗在王敦起兵攻打首都时,为王导写的一份救命奏章。

大讲王导是个好同学,忠君爱国,请皇上把王导和王敦区分开来,王敦要打,王导一定要用起来。

再一打听,那天伯仁同学匆匆忙忙地赶去见晋元帝,就是为王导讲好话的。

非常诚恳地说,王导忠诚为国,请皇帝一定要赦免他。

晋元帝采纳了周伯仁的意见,才让王导穿上朝服,进殿见面。

原来背后伯仁为我做了这么多事情!王导惊呆了,拿着周顗的奏表泪如雨下:“我不杀伯仁,伯仁因为而死!九泉之下,怎么面对这样的好朋友啊!”

4、潇洒伯仁

周顗是晋名士的代表人物,超级务虚的高手。

看问题全面宏观,具体小事从不上心。

其他本事多不多不知道,喝酒的本事是天下无敌。

他担任仆射以来,没有几天没有醉酒,曾经大醉三天没醒过来,被朝野人士取了个绰号:三日仆射。

从北方渡江到江东后,喝酒没对手。

突一日,听说当年洛阳的老酒友也来江东了,伯仁兴冲冲地找到他。

一人一大桶好酒平干。

第二天再去找老酒友,料不着已经醉中归西。

把对手喝倒再也起不来,老周是酒中豪杰。

他也因酒丢了几次官,如别人守孝期间请客,他一样屁颠屁颠地去喝个烂醉。

被卫道士们参了一本,革职!

可名气大,不久又当官。

皇帝请客,大家喝得东倒西歪,皇帝得意地说:“咱们现在的世界,和尧舜时期差不多吧?”

老周大声嚷嚷:“如今这世道,和尧舜的年代没得比!”

皇帝气得啊,把他抓起来,要杀了他!几天后想想,算了放了他。

出狱,老周一样嘴巴不饶人:“我就知道死不了。”

但他在大方向上把握的很好,王敦起兵威胁朝廷,不少人认为王敦有他的苦衷。

周伯仁就说:“不对,人非尧舜,谁没有错?臣子哪能动不动举兵威胁皇帝?这样的行为,不是叛乱是什么?王敦这个人,眼里没大没小,野心大着呢!”

所以他坚决支持朝廷采取强硬手段对付王敦。

他和王导最聊得来,了解王导的为人。

王导却不怎么看得起他!

有一回两人喝得大醉,王导把头枕在周顗的大腿上,指着老周的便便大腹笑道:“这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老周说:“里面空洞无物,只是容得下几百个像你这样的人。”

所以他全心全意地救王导,相信老王心是红色的。

5、古风伯仁

哪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老周要救老王,却又不当面告诉他,最后引起老王的误解而丢了性命呢?

楚汉相争,项羽手下有一个猛将叫季布,经常追得刘邦狼狈逃窜。

刘邦拿下天下,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抓住季布,谁敢窝藏季布,灭三族!

大侠朱家,先把季布藏起来。

历尽千辛万苦,打通关系,让刘邦认识到季布是个忠于职守的贤士,原谅了他。

季布脱离厄运,被汉家任为官员。

朱家在整个过程中,装作不认识季布。

季布富贵,朱家一辈子不见他。

这是古人施恩不求报的表现。

这种古侠作风,是急人所难。

是从来不吹嘘自己的成就,深藏自己替别人排忧解难的恩德。

做了大好事,只怕别人知道。

到了后世如金庸大侠的侠客世界,还有一些遗风流韵。

周伯仁就有这种高风亮节。

所以他全力救王导,却不希望王导知道后存感激之心,这样朋友间就不好玩了。

可惜,王导没能领会到周伯仁的苦心,在关键时候没帮伯仁一把。

才留下“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千古浩叹。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