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典故漫话

卖剑买牛,治乱劝农

2021-06-13 21:03历史典故漫话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龚遂劝农。或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语义:原指西汉循吏龚遂,单车赴任,劝农重本,卖剑买牛,平息***,治理一方的故事。后用以比喻贤良官吏治乱时,规劝乱民,放下武器,从事农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特事特办,治理有方的为政措施。或比喻改业归田,或坏人改恶从善。

(龚遂古画像)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龚遂传》,渤海郡岁饥,盗贼并起。上以〔遂〕为渤海太守。新太守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以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节录〕

二、苦谏刘贺,髡为城旦

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山东邹城市〕人。史称“龚遂劝农”,为业绩卓着的西汉贤良大臣。

龚遂通晓经术,入选为仕,初为昌邑国郎中令,侍奉诸侯王刘贺。其间,他忠心耿耿,苦苦直谏,但业绩不显。

昌邑王刘贺,5岁失怙,袭位为王,养尊处优,缺失管教,难听劝戒,又不自律。郎中令龚遂,为人忠厚,性格刚毅,在大节上从不含糊,在王府内,他直谏过失,规劝守礼;在王府外,他指正太傅,责导相国,临难不苟,坚守职司。有次直谏,竟让刘贺掩耳起身,说:“郎中令真叫人羞愧!”

刘贺平日,不习诗书,不理王事,语言轻佻,行为浪荡,喜欢与侍从、膳伺厮混,亲近佞臣,游猎嬉戏,没完没了,毫无节制。龚遂心痛,晋见刘贺。他痛哭流涕,膝行至前。刘贺见状,惊讶问道:“郎中令,为何如此?”他回答说:“我哀痛王国将亡!请大王赏赐清闲,让我说出愚见。”刘贺摒退左右,龚遂问道:“胶西王失德而亡的事,大王知道吗?”刘贺说“不知道”,他就介绍说:“胶西王有个臣子,名叫侯得,品行不正,语言甜美,专喜奉承。胶西王所作所为,行同夏桀商纣,可侯得却说,行如唐尧,言如虞舜。胶西王听着高兴,与他一同起居,专听他的谗言,至使失德亡国。现在,大王亲近小人,沾染恶习,关系王国存亡,不能不慎重啊!我请求选拔通晓经术、操行高尚的人,做您的近臣,您同他们朝夕作伴,坐则吟诵诗书,站则践行礼法,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大王自然可得王侯风范,而国运永昌。”

(昌邑王刘贺影视图)

刘贺答应。于是,他挑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专门侍奉,时时陪伴。可以想像,此计得行,刘贺前程,该会怎样?但是,刘贺懒散成性,积习难改,不愿受此约束,仅过数日,就把他们赶走干净,而又投身于仆役之中。

没过几年,昭帝无子去世,刘贺18岁,为亲侄,受诏为嗣,即位为君,是为汉废帝。

刘贺根本没明白形势,依旧肆意胡来。他召进昌邑故吏,整日嬉戏玩耍。龚遂苦苦相谏,结果仍和从前一样,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原相国安东,担任长乐卫尉。龚遂拜见安东,流泪坦言:“大王继位天子,日骄一日,劝谏不进。先帝刚刚去世,他才穿上丧服,就奏乐歌舞,宴饮嬉戏,斗弄虎豹,驾御彩车,东奔西闯,悠游无度,有失君风,违背孝道。我想离去,心又不忍;装疯卖傻,又为人不齿。事关国格,如何是好?您原本相国,应极力规劝!不然,将后果不堪!”进谏无门,痛心疾首,忠贞之心,令人敬佩。

刘贺即位27天,因为荒淫昏乱,失去礼义,败坏汉家制度,不堪为君,遭到废黜。而刘贺旧臣,不仁不义,陷主罪恶之中,犯有渎职重罪,判处死刑,200多人一律诛杀,只有郎中令龚遂、中尉王吉、儒师王式,多次规劝,虽无果,可免死,剃去头发,罚为城旦,服役四年。

三、“龚遂劝农”典故本事

刘贺废黜,武帝曾孙刘询继位,是为宣帝。

不久,渤海郡灾荒严重,民不聊生,灾民闹事,盗贼蜂起,郡守重兵捉拿,强力***,仍是按下葫芦,漂起瓢,出力不小,收效甚微。宣帝要选拔贤能官员治理。此时,龚遂服刑期满,居家赋闲,丞相、御史一致举荐他,说他可堪大用。于是宣帝任命他为渤海太守。

当时,龚遂70岁了,宣帝召见时,看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不象听说的印象,是有本事人,一个小白发糟老头而已,不免有些失望,便冷冰冰地问他:“渤海动荡,饥民作乱,我很担忧,您怎么平息盗贼,让我满意?”

(西汉渤海郡)

龚遂历经了太多的波折,阅历丰富,意志坚定。面对皇上的冷淡态度,他神态自若,毫不惊慌,还不客气的否定皇上的“盗贼”之论,他说:“渤海遥远,未蒙圣化,那里又遭灾荒,百姓饥寒,而官员却不知悯恤,陛下的海滨子民,无以为生,被生活所迫,盗弄了陛下的兵器,闹闹事而已,就象小孩子偷了大人的刀剑,在池塘边戏耍一样,并非有意为乱,哪里是什么盗贼呀!”

宣帝听他反驳自己,说得很有道理,没有生气,还不自觉地点了头。而龚遂说到这里,却停顿一下,望着皇上发问:“现在,您是要我用武力***他们呢?还是让我用德化去安抚他们?”

宣帝当然听得出,他说出对策的两个选项,也只是客气,鉴于前面说辞,他自选“安抚”对策,已再明白不过了。宣帝同意他的主张,当即批准:“就用安抚政策吧。”还高兴地解释一下,“选择贤良大臣去那里,本来就是打算安抚他们,使他们安定下来的。”

基本国策已定。于是,龚遂趁热打铁,向皇上索要自主权力,他说:“既然决定安抚,就应特事特办。我听说治理社会***,就如同整理乱绳子,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心里有数,去一步一步地做,然后才能治理好。我希望丞相、御史,不要用法令条文限制我,让我能见机决策,便利行事。”

宣帝明白,找到治乱高手了,不仅同意他的安抚主张,还答应给他特事特办的权力,让他相机行事,慢慢治理。2000石俸禄之外,皇上还加赠黄金,特派驷马安车,送他赴任,以示尊重与优待。

龚遂到了渤海地界,郡中官员听说新太守到来,派出军队迎接护卫。他把军人统统打发回去,让他们移送文书,并叮嘱各属县,张榜布告,鸣锣宣言,废除所有追捕盗贼文件,撤除所有追捕官员,郑重申明:所有手持锄镰农具的人,都是善良百姓,官员不得过问,只有手握刀剑凶器的人,才是盗贼。

龚遂单车赴任,独自一人,到达郡府。郡中上下,一致拥戴;成群饥民,纷纷散伙,自动归家,郡中安定,乱民自生自灭了。边远地带,还有不少结伙掳掠和拦路抢劫的人,可是一听到新太守的命令,也马上解散,放下武器,拿起农具。渤海郡内,盗贼终于平息。

于是,龚遂开仓放粮,赈灾济贫,罢黜暴吏,任用贤良,安抚百姓,生产自救。

龚遂看到渤海风俗奢侈,喜欢工商业,不爱力田耕作,他就以身作则,带头节俭,躬身农耕。他下达死命令,要郡中公民,人人动手,个个从业,发展生产,创造财富。另外,每人每年,栽一棵榆树、一百棵薤藠、五十棵大葱、一畦韭菜;每家每户,饲养两头母猪、五只鸡。百姓有佩剑带刀的,就叫他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还用幽默的语言,作出规劝式的批评:“你把大牛小牛,佩带在身上,干什么!”

(龚遂劝农画)

因为这样,郡中百姓,春夏两季,不得不下田劳动;秋冬两季,也适时收获入仓。另外,还种植和收藏瓜果、菱角、鸡头米等。劝勉前来的客,抚慰有德行的人。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郡府有蓄储,吏民皆殷实,犯罪和告状的人都没有了。

龚遂没象前任,使用暴力,武装***,而用安抚手段,怀柔乱民,治理乱象,化大事为小事,化有事为无事,安定民心,抚恤饥寒,又劝农力田,组织生产,稳定社会,终于还百姓一个清平世界,交朝廷一份优秀答卷,满足了皇上的心愿。

四、优容尊宠,终老任上

过了几年,宣帝见郡国考评,渤海连年皆优,龙颜大悦,特派使者去召回龚遂。郡议曹〔郎官〕王生自告奋勇,要陪同进京,而功曹〔郡丞〕认为王生嗜酒,不宜陪伴,可是龚遂见他热情,不忍心拂了他,就让跟从上京了。

到了长安,王生只管结交馆吏,天天喝酒玩乐,常常醉醺醺的,也不去看望太守。这天,龚遂被召,入宫见驾,王生醉意朦胧,跟在后面,大声喊叫:“龚大人,您停停,我有话说。”龚遂回身,问他说什么,他说:“天子假如问您,是怎么治理渤海的,您切不可多说什么,只宜回答说:‘全凭圣上的威德,不是我有什么能耐啊!’”龚遂高兴,接受他的意见。

(汉宣帝刘询)

见驾时,宣帝果然问起渤海治理情况,他就用王生的话作答。皇上非常高兴,表彰他谦虚礼让,君子风度,还笑嘻嘻地问他:“您讲的忠厚长者的话,是从哪里学来的?”他很实诚,如实回答:“其实,我也不知道应该这么说,是我的议曹王生告戒我的。”

宣帝原打算升为公卿,但看他年事已高,不宜重任,就让他在自已身边管管事,拜为水衡都尉,还让王生做水衡丞,一来表示对他的褒奖和尊重,二来让王生帮他多做具体事务。

其实,水衡都尉就是皇家上林苑主管,兼管皇家财物和铸币作坊,地位尊崇,权力显赫,任务还不繁重,是天子近臣。在此职位,上尊天子之意,下驱王生之劳,他干得得心应手,轻松愉快。优容尊宠,深得君心。数年之后,80多岁了,在职去世。

龚遂一生,忠直廉洁,敬业守职,处事雍容,深得民心,班固在《汉书》中,将他列位“循吏”;李瀚《蒙求》又把他,与“公学”始祖并列,盛赞:“文翁兴学,龚遂劝农”。而《蒙求》是名着,又是蒙书,因此,自古以来,龚遂这位贤良古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知哺育多少学子健康成长,也不知激励多少志士,为国尽职、为民造福。

陈存选

2021、04、27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