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殇历史

元朝的汉化相对于金朝或清朝为何不够深入

2021-08-15 18:01爱殇历史

无论是元朝皇帝还是元朝的政府机构,或是在中原生活的蒙古人都是具有明显的汉化。

就比如说元仁宗就颇通儒术,儒士李孟对他灌输的儒家的政治观念对他以后的施政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元仁宗继位后重开科举,这无疑是对士人是一种福音,这次延开科对中国影响非常深远,此次开科一律以程朱理学思想来出题和判卷,推动了程朱理学的官学化。

再说官制,忽必烈自开平称汗后,立即就设立了中书省和宣慰使司等汉化机构治理漠南,又立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学校之事,所以元朝确实是用汉法在治理汉地的。

蒙古人尽管受汉文化关心甚小,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就比如蒙古人也开始像汉人一样取字、取号。在《元史》中也记载了不少蒙古妇女受汉文化影响在丈夫去世后,守节不嫁,这些都是汉文化对蒙古人的影响嘛!

所以,说蒙古统治者或蒙古人没有汉化是一个不确切的说法。

不过有元一代在各个方面的汉化水平比起金朝和清朝来确实程度有些低。就比如说虽然元王朝以汉法治理汉地,但也保留了相当的旧制,体现出蒙汉杂糅的特色。就比如中书省设立的41名断事官就是来自蒙古旧法。

元朝之所以汉化不彻底,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第一、政治上的压力。其实元朝的汉化不彻底在忽必烈时代就已经如此了,除了忽必烈个人因素之外,还来自北方诸王压力,他们的不满和叛乱对忽必烈造成了很大的牵制,曾经西北诸王就派使者针对汉化一事质问过忽必烈。

蒙古旧俗与汉人不同,今留汉地,建城郭宫室,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假如忽必烈大力推行汉化改革,不保留蒙古的旧俗,他身为蒙古大汗的合法性就要受到质疑,所以忽必烈只能部分采用汉法。

第二、元朝的文化政策是多元的,汉文化并不是一家独大,来自西域的畏兀儿文化、吐蕃文化等,都在与汉文化竞争,那些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语言与蒙古文化相似度高,当然更容易被蒙古人所接受。

我认为上述两种原因,就解释了为何元朝或是蒙古人相对于金或清汉化不深。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