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钛媒体APP

商汤必须上市

2021-08-23 06:56钛媒体APP

AI的资本故事从来不缺。

近日,据腾讯一线消息,商汤科技已确定A+H上市,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最快将于8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事实上,早在2017年,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就曾向媒体透露称“公司正考虑在美国、中国香港或内地上市”。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14到2018年,商汤科技共完成10次融资,累计完成融资额约40亿美元。

据腾讯新闻报道,商汤科技于2020年底完成了Pre-IPO轮募资,投资者主要为中资机构,包括一些国资背景险资等,投后估值约为120亿美元。

不可置否,商汤科技是“AI四小龙”中吸金最多的一家。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 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依次排名,估值分别为500亿、300亿、200亿、140亿。四家公司中只有商汤科技的的估值相比于2019年都有所上升,估值从2019年的400亿上升到了2020年的500亿。

在今年7月举办的“大爱无疆·共生”人工智能企业论坛上,神级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表示将担任国内知名人工智能大厂商汤科技的“科幻星球研究中心主任”。

事实上,现阶段不少AI企业都遭遇着商业化难、落地难的问题。

据亿欧报告显示: 2018年全年国内有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亏损,另外10%则是勉强维持盈亏平衡。而在“AI四小龙”当中,云从科技在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净亏损近23亿元,依图科技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亏损合计近73亿元,旷视科技在2017年至2020前三季度已经合计亏损超130亿元。

在此背景下,“AI+科幻”的结合形式,是AI商业化落地的又一新尝试?还是说仅仅是商汤跟科幻小说家合作的一个噱头?

AI公司上市难于上青天

在冲刺国内科创板“AI第一股”的名单上,已有依图科技、云天励飞、旷视科技、格灵深瞳等几家公司,但部分先行者因为种种原因遭遇停滞;而云从科技也已于去年年底递交了科创板IPO申请,目前已完成两轮问询回复。

7月2日晚,据上交所消息,决定终止对依图科技首次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AI四小龙”中的另一家企业旷视科技也曾出现过上市中止的情况,直到目前,旷视仍未成功上市。

数据服务商企名片数据显示: 2020年,由于AI企业营收普遍面临亏损以及连年高升的负债率,导致AI领域融资热度持续下降,且单个项目的融资金额下滑明显,截至目前共完成305起融资,总金额约243.3亿元人民币,2018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523笔交易和667.1亿元。

当资本的狂热褪去,AI行业是否有利可图成为衡量的标准,融资也变得愈加困难。

据《商学院》报道称:“目前包括‘四小龙’在内的AI企业普遍高估值无疑具有虚高成分,而由于此前把自身的商业故事在资本上过度透支,AI企业已经很难再从私募投资当中得到融资。如果现在不卖给二级市场,恐怕接下来很少会有投资者愿意接私募融资的盘,所以这也是AI企业近段时间一直争取尽快上市的原因。”

毕竟,人工智能行业技术研发难度大、研发投入高,因此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本成本,指望AI企业立刻产出回报和盈利并不现实。但资本市场讲究利润至上,AI公司这样长年累月地亏损,投资者望而却步也在所难免。

世界上没有任何钱是好拿的,尤其是资本的钱。

2019年一整年,商汤都未有融资。

“去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用C轮融到的20亿美元扩大研发和市场投入,做增长,也在频繁跟资本市场路演讲述公司故事。”了解融资过程人士向晚点表示。

这一年,商汤奋力将营收做到了50亿,相比2018年增长了147%。

这背后,无疑是资本的巨大压力。

根据去年《财经》拿到的一份商汤融资计划书的数据显示: “商汤科技2019年收入是50.6亿人民币,毛利率43%,毛利润21.6亿人民币;2017年与2018年的净利率,分别为2%和3%,净利润分别为1100万和5900万。”

虽然商汤科技尚未并未披露2019年以及2020年的净利润和净利率,但几乎可以肯定其为流血上市。

“人脸识别”的商业化困局

如果给商汤贴上一个标签,毫无疑问就是——科学家创业。

众所周知,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汤晓鸥还有另一个身份:被业界称为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和“探路者”。其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系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2001年,汤晓鸥创立了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在A领域里非常有名,因为2014年,汤晓鸥带领实验室团队发布的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首次超过了人眼识别的识别率,到了2016年,其领军的中国人工智能团队与麻省理工、斯坦福等着名大学一道,入选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锋实验室,成为亚洲区唯一入选的实验室。

商汤基本是通过汤晓鸥教授以及实验室师兄弟的关系,在创立开始就完成了最为重要的原始人才积累——实验室的许多博士生加入商汤,成为最早的创始团队成员。

并且,商汤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徐立也是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期间加入了汤晓鸥的多媒体实验室,到现在积累了十几年的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经验。2014年,汤晓鸥和徐立以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的博士生为班底,成立了商汤科技。

当初选择离开实验室,徐立说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技术突破工业化红线的契机已经到来。当机器能够超越人工的能力,技术的工业化条件成熟之时,是切入一个市场的最好时机。如果早两年入场,就需要较多时间来教育市场。2014年,当计算机人脸识别准确率首次超越人眼识别的准确率时,我们意识到时机到了。 另一方面,从学术转换成工业应用,本身是一种责任。商汤目前正在做一件真正惠及国计民生的事业——布局智慧城市安防项目。商汤此前已与某市级公安局合作,在40天时间内识别出69个嫌疑人,最后实际逮捕14人。要知道,此前仅靠人力进行图像识别,一年时间才能够抓捕两人。”

2013年中国进入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周期,很多城市都在提高高清摄像头的覆盖密度,安防行业开始正式进入更新迭代的大趋势。于是给了商汤以及其他AI公司一个可以技术变现的市场。

根据商汤官方公布的消息,2017年收入主要来源有三个:金融行业、手机行业和安防行业。

徐立曾说,“商汤的优势就是原创技术加核心人才,一方面商汤拥有最早投入深度学习研究的华人团队、亚洲最大的深度学习研究团队。在计算能力方面,商汤科技建设了大规模GPU计算集群,由近4000块GPU的计算芯片组成。原创技术给商汤带来的竞争力在于能够生产独特的产品,换句话说是高效率并且稀缺的产品。以金融领域为例,其已经可以做到亿分之一的误识率,比现在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的误识率高两到三个数量级,这就是技术上的差异化。”

在当年的AI领域,优秀人才是非常稀少的,拥有强大的人才储备能力就意味着拥有了构建核心技术壁垒的能力。

时光轮转,“互联网+”变成了“AI+”,二者都要面临业务场景的问题,相比之下,后者在“烧钱”方面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盈利问题凸显。

咨询机构IDC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支出是200亿美元,预计每年的涨幅超过15%。

融资计划书中提到,2018年,商汤智慧城市业务已经覆盖78个城市,2019年增长至127个,未来计划重点开辟二三线城市。

然而,论知名度、政府关系或者技术实力,“四小龙”中的其他三家公司也有。而且,具有AI能力的不仅仅是AI独角兽们,它们共同的竞争对手还包括了阿里、华为、腾讯,百度等平台型巨头,也包括了IT巨头。

对此,徐立坦言商汤想做的是人工智能源头的事情,“我们是做底层架构的,坚持原创技术和在底层技术架构上的原始积累。”

对科学家们来说,保持AI技术的先进需要重仓押注,依赖烧钱,且短时间内赚钱无望,一旦融资断供,面临的就将是生存大考。

留给商汤的时间不多了。

上市是改变困局的良药吗?

“AI四小龙”早期的收入模式基本一致,主要是吃到了国家安防、智慧城市的时代红利。

数科社报道称:“实际上AI四小龙哪怕领头商汤科技在内,其实算法都是建立在一个穷举的基础之上的。各家并没有在算法层面有什么新的突破,类似教会计算机自我判断、自我逻辑的、事实从来没有发生,大家依然是不停的增加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算法和解决方案,并固化到芯片和固定的程序中,形成自己的最终对外软件产品。”

正如原腾讯副总裁吴军所言:“人工智能技术20年内恐怕很难再有重大突破,因为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用光了40年来所积累的技术红利。”

因此,光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差异化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靠技术作为壁垒,商汤很难锁死自己的商业价值。为什么这么说?

拿搜索引擎市场做类比的话,十几年前,世界上只有几家公司能做搜索,那个时候搜索技术就是核心壁垒。现在不会再有人去做通用搜索引擎了,是因为市场发展了十几年,用户已经习惯了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现在要在用户习惯的培养和数据的积累上追上这些公司,是非常难的事情。

假设当初Google没有用自己的技术能力直接面向用户的产品,而只是作为一个技术提供商,那它就会时刻面临被替换的危险,很难发展成一个帝国,现在的商汤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所以它要努力把自己的技术落地,向更多的垂直领域深入,构建除了技术之外的其他的核心竞争力。

2018年11月,商汤和上海市政府签过一个合作协议,承诺5年内在上海总投资不低于60亿。这些资金一部分用来研发和智能汽车、智能芯片、智能教育等相关的AI核心技术,另一部分投资其他的创业企业。而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商汤已经投资了外部的多个创业项目,涉及到芯片、物联网、医疗、手机、游戏和科幻等多个行业。

除此之外,商汤一直坚持打造原创技术平台,因为他认为,现在的Al公司虽然可以基于Google的技术平台去构建自己的AI能力,但是技术发展路径会受限于Google 的速度。要想在未来有更大发展,必须从源头就掌握技术的核心链条,从零开始架构,拥有完全自主的能力,要做到这些事情,当然也需要强大资金作为支撑。

对于创业者,足够的资金储备是能够推动一家技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的物质基础,以Google举例,它一年的营收就超过了1000亿美金,强大的盈利能力保证它能够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从搜索,到安卓系统,再到Al,Google能在每一个时代里都不掉队,这一切首先应该归功于它并不缺资金。

所以商汤要保持先进,对新的东西保持足够的覆盖,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要进入到Google 的发展节奏。当盈利能力还没有Google那样强大的时候,资本的力量能够帮助商汤保持良好的势头,这可能就是商汤在持续不断刷新纪录,成为“融资机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目前看来,上市肯定是改变困局的良药。

李开复在《AI·未来》中谈到,AI的概念很火,不少公司都想借AI来包装自己,这给AI行业带来不少泡沫。随着行业的发展和落地,相关概念和常识的普及,AI创业开始“袪魅”,说到底就是一个大数据+深度学习的软件,具体商业落地场景还需要探索。

AI虽然是近几年才火起来,但人工智能其实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它已经诞生了超过50年,深度学习只是其中一个算法,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和大数据的积累,被时代选中了而已。

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商汤和一众AI公司都将陷入同质化产品的红海竞争泥沼中,谁也不具备更独特的技术竞争优势。

当人工智能技术积累的红利消耗殆尽,AI公司只能拼产品、拼运营。

因此无论商汤进入哪一个新领域,都要面临同样的市场困境,商务能力和运营能力要比技术研发能力更重要。

反复听到创业者们强调“勿忘初心”,但真实的世界没有热血鸡汤这么简单,倘若你真信了这句话,不忘“初心”,但多半是活不到“初心”实现的时候。

汤晓鸥和徐立在创立商汤科技时,就定下了一个公司基调:“不做高高在上的技术,而是要把技术转化为商业和生产力。”

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一旦照进真实的世界,都会无可避免地走进同一个宿命——如何成为一家能够盈利的商业公司?

坂田银时在《银魂》说道:“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科学家创业团队最初往往会低估商业。“这个事情基本市场有多大、增速有多快,他们可能都是没太大概念的。”但最终他们还是要拿起刺刀,冲进波谲云诡的商场比拼产品和运营能力。(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