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狐文化

兰小欢:从“置身事内”开始,建构理解中国发展的新常识

2022-04-03 18:24搜狐文化

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是否存在“常识”?什么样的常识,能帮助国人理解自己身处其中的经济生活?从2021年8月出版即热销至今的《置身事内》,讲述了我们国家的经济故事。从作为后发国家埋头追赶,到如今站到世界前沿,面临探索未来发展方式与生存方式的任务,我们需要知道中国缘何发展至此,也需要认识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与改革,还需要重新理解何为“发展”的视角。政府和政策,是理解中国经济最具可行性的切入点之一。

兰小欢的分享从“世俗”的经济学开始,到乐观的“信念”结束。首先,他指出,《置身事内》想强调的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单纯的所谓的“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是人为造出来的一个概念。经济、政治、社会是一个学科的分界,一个现象从经济角度看就是经济的,从政治角度看就是政治,从社会角度看就是社会。《置身事内》以地方政府为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讲解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和发展逻辑,即地方政府有怎样的权限和责任?具体是怎么做的?做完有什么后果?帮助关心中国的政治与经济的读者增进有关中国发展的认知。

“土地财政” 与“土地金融”

过去十几年间地方政府通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筹集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百分之八九十。当“土地财政”衔接上了资本市场,地方政府通过城投平台,城投公司向银行抵押土地,成倍地把未来的收入都集中到今天,未来的收入具象起来就是购房者所偿还的房贷,购房者承诺将以后30年的一部分收入交给银行,地方政府在今天以此支撑起快速的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当房价在不断的上涨,房产持有者通过房产的增值拥有了财产性收入,有充足的意愿持续还按揭。在一线城市房价已经与收入脱钩,这样的趋势下无房年轻人将陷入一个巨大的冲突,就是代际之间有房的人和没房的人之间的冲突。这样的冲突在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由于人少地多,美国是住房条件最好的国家,但美国过去二三十年,年轻人的自有住房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美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要搬回去和父母一起住,或者父母替他付完首付、还房贷。

“城市化与不平衡”

过去十几年的城市化发展,体现出了相对的“重土地轻人”,地方政府将土地收益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等很多领域,在对人的投资上,相对的少了一些。为什么叫轻人?常住人口在城市里生活可以就业,但是焦虑四件事,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某种意义上这四件事都必须要花钱。所谓的“轻人”就是这四个方面地方政府投入相对少,满足不了新增人口的需求。在2015年、2016年之前,各地政府相关支出是按户籍人口规模来进行规划。像北京、上海这种城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这种城市的学校、医院都远远不能满足常住人口和新增人口的需求。现在开始按照常住人口来进行规划,教育、医疗的投入开始提高,包括即将要建设的大量公租房,让新增人口有地方住。通过地方政府的投资,这些“短板”需要一点点补上。

“重土地轻人”还使得人口流入地的房价飞涨。有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的户均总资产大概九百万,这个总资产里包含了购房者的房贷。对比相对欠发达省份例如新疆、吉林、甘肃,总资产大概是一百三四十万。这其中的差异就是房产。因为北京、上海的人均收入大约是新疆吉林的2.5倍,但户均总资产达到了七八倍。

当房价升高,居民的债务负担就开始变重,老百姓买房主要是借债按揭,按揭占到居民收入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在经济高速发展,收入稳步提升的时期,高负债的压力并不明显。但当收入开始出现变动的时候,这种压力就显现出来。仅两年来的疫情,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冲击,收入开始变得不稳定。实际上除了公务员之外,不稳定的企业工资很难支撑长达30年的按揭。除了对银行的这种会计意义上的债务,所有的不能缩减的刚性支出其实也是债务,就像上面提到的四件事住房、教育、医疗、养老。这些因素,压缩了居民的可支配资源,这种状态是不可持续的。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房价成为一个矛盾的焦点。在中国的很多地方,房价矛盾没有大城市突出,普通人也能买得起。但是在一些人口流入的年轻人多的地方,往往房价非常的高,如果我们继续要城市化,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大城市。新增人口增加,居民和企业的债务上升,使金融体系也面临着风险。单个行业的任何企业风险再大,都不过是行业风险。但如果风险蔓延到了资本市场,蔓延到了金融部门,就将是全局性的风险。

“债务与风险”

近年来不断听到降杠杆的呼吁,核心都是在讲金融风险。

过去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整套经济打法的第二个后果就是重规模、轻收益。招商引资都喜欢资产重的大企业,投资规模大,因为地方政府收的税收大头是增值税,只要企业有流水就要交税,利润低一点没关系,总体规模大就行。导致企业上杠杆上就很快,规模扩得很快,但是效益并不好,利润很薄,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亏损。企业一旦亏损,债务负担就很重。我们国家的企业的债务是非常高,大概能占到GDP的150%左右,比德国、日本、美国都要高,这里也包含了城投平台、城投公司借的债。进两年来房地产行业、房地产的企业非常狼狈,一些大型企业都出现了债务问题,中型企业有的直接破产。因为房地产行业本身的杠杆率就是非常高的。如果企业买地是用借来的钱,开发也是借来的钱,买地开发两三年,没有一分钱现金流,直到房子卖出去,才能收回钱来。如果企业自有资本不雄厚,这会是个风险很高的行业。但在我国相当长的时间里,买地也是可以融资的,使得杠杆率进一步的提高。在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商业模式中,必须拿更多的地才能生存下去。

“国内国际失衡”

我们国家过去重投资,相对轻消费。重投资将GDP的蛋糕变得非常大,膨胀的非常快,但居民收入在其中占的份额越来越小。这些东西都变成了什么?GDP蛋糕都给谁了?就变成了高楼大厦,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没变成居民的钱。国内制造业的生产的能力在飞速增加,但是居民手里没有那么多的钱,消纳不了这些产品,供大于求,只能对外输出。

对外输出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谁有钱,就把东西卖给谁,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美国人有钱,就把东西卖给他。日本韩国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因为经济发展要求赚钱,谁有钱,把东西卖给他,自己才能变有钱。但这样做会有好多后果。第一,我们和日韩不一样,我们的体量太大了,我们一向外输出,肯定就会有国家向内输入。比如美国花好多钱买我们的产品,贸易不平衡,它就积累了很多的债。积累了很多年以后,这个矛盾就非常突出,因为中国体量太大了,大到什么地步?比较通俗的说,就是我们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价格涨。我们卖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价格低。就是这么简单。中国的发展让世界的能源价格涨了好几倍。本世纪初的前10年被称为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一个直接后果是俄罗斯的经济从90年代的深渊中开始复苏。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冲突,其实是经济已经有所好转。当然这也造成了中东也赚了很多钱,中东的钱也大量的流入美国。但是我们卖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价格低。这也是美国印了很多钱,但通胀最近这两年才起来的主要因素。美国很多日用品的物价是一直在跌的,因为中国进口的东西更便宜。例如美国的玩具价格指数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就一直跌。因为中国的这种不平衡体量很大,所有国家都要调整,造成一些冲突。对内我们当然也要调整。

依靠外部需求,在经济起飞阶段没有什么不好。但是长期依靠外部需求很麻烦,就是外部需求的不稳定,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一下把我们搞得非常狼狈。当时外部需求急剧恶化,我们就4万亿大放水,刺激了一轮。三年以后,本来应该是收缩的,把以前放出去的各种扩张性的政策往里收一收。但是到了2011年,又赶上了欧债危机,所以我们就做不了什么事情。这种外部需求的不稳定,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肯定是有问题的。现在我们想把老百姓的消费拉起来。GDP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净出口。投资占比是非常高的,当然造成了大量的GDP财富都变成了硬件的东西。消费等于收入减去储蓄。消费低就是两个原因,要么收入低,要么储蓄高。我们国家两个原因都有,收入占比比较低,储蓄率很高。

为什么要存那么多钱?住房、教育、医疗、养老这四件事都要担心,所以储蓄率就特别高。如果这四件事儿政府要多花钱,我们就能解放一些资源,这个可能是为什么可能去年补习行业直接的消失了,这个部分花费了很多钱。我们看消费的分项数据会非常清楚,住房和教育这两项的支出在飞涨,其他消费都被压缩。所以要把消费拉起来,要提高收入,要降低储蓄,这是目前在做的事儿。换成官方的语言,就是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我们就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

相信中国会更好

我们讲中国奇迹,经济增长奇迹讲了40年,而且现在还在增长。全世界经济起飞的奇迹不少,但最终能逃离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是不多的,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已经很难了。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还能再往上靠一靠到达发达国家水平是非常少的。《置身事内》的第八章就集中论述了什么是看待经济的发展的观念。有两个要点,与全书的内容对应,一个是结构性的,一个是时间观念。40年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们怎么判断?我们不可能说经济发展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看待发展的目标跟发展的过程是不一样的。

发布会现场观众热烈互动,从对作品热卖的感受,到对热点事件、未来发展的关注兰小欢教授一一给出了精彩回答。

Q1:2022年比较关注的几件事是什么?

A1:第一是国企的改革。

第二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不太顺的情况下,同时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调整期要怎么度过?其中很重要的可能是通过国企改革,我们之前提到的地方政府有四本账,其中一本是国有企业的账。这些年混改的节奏明显在加快,但这不完全是地方政府的事儿,这是一个国家经济体制根本的改变。

第三个是对于数据这种第四大生产要素,未来整个在数据要素的市场上是个什么样的产权结构?就是政府会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Q2:最近最高检也出了一个文件,就是说要反垄断、反暴利、反不当竞争这样的说法。所以就想请教您,您觉得反暴利这样一个说法是否恰当或者是否有一些言过其实?它对于中国民营经济有没有一个抑制的效果?

A2:抽象掉所有的企业,公有制、私有制这些都不管,经济生产有四项投入,土地、人、资本、数据,数据是新的,以前都是前三项。土地在我们国家是公有的,资本市场上的大银行大券商大保险公司是国有的能让人成为生产资源的四种必备要素,教育、医疗、养老,这三项是事业单位在做,属于政府的延伸,唯一一个就是住房,商品化那么多年,但是土地还是政府的。

所以第四项生产要素,数据,不会全部由私人部门掌控和运作。政府监管迟早要来,如果你相信人工智能,相信21世纪的生产模式的巨大转变,你就知道数据是必不可少的投入。而中国是数据界的沙特阿拉伯,不仅是各种数据多而广,而且我们有数据的主权,并正在致力于数据互联互通。疫情恐怕会加速这个过程,

Q3:达利欧新出版的《原则》提到了他的视角,在一个超长的债务周期或者国家兴衰的这样一个角度来看,美国可能在他的眼里似乎是一个走下坡路,中国是走上坡路的这样一个过程。我和您一样是一个天然的很乐观的人,但是如果把这些事情去细化、去分开观察,我们从个人部门,从政府部门,从企业部门,似乎都没有再去加杠杆的一个空间了。这样我们能不能成功地去渡过这10年或者20年可能的新老势力交接的过程?您对这件事情的信心来自于哪里?因为乐观当然是应该乐观,但是我们具体看到细节,到底哪个部门还是还能加杠杆?到底什么地方?难道是有技术突破?我们又无法预测。

A3:对于达利欧世界周期的看法,我不是那么认同。债务只是结果,不是原因,要看的是其他更根本的因素。加不加杠杆的空间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有没有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设施?如果我们的产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人依然是重视教育的,人没有躺平,人依然是积极前进的,基本的设施都有。即将到来的这10到15年,对全世界都会是一个巨大的调整期。在这个调整过程中,我们能不能应对社会的失序、失控?如果这些能力都还在,我不觉得有什么特别悲观的理由。如果有一天说是我们不对外开放,要关起门来自己搞,那我可能会比较担心。但只要我们对外开放,就要遵循世界市场的一个规则。技术遏制历史上很难成功。如果技术遏制都能成功,今天德国、法国、日本、美国都还是落后地区。但市场的遏制是可能成功的,因为市场的规模效应要比技术大得多。当然现在我们是想开门,但欧美有些政客想关门。谁要把市场的规模效应打掉,资本主义就没有根了,资本的根不在技术,资本的根在市场。因为年轻人现在政治意识形态非常极化,没从全球化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生存压力很大。所以政客们可能会做各种各样的表态和动作,上台之前会吹很多牛,很激进的人上台,这都有可能。但是长远看,如果有人不要世界市场,或者自己想关起来,我觉得谁这么搞谁倒霉。

Q4:兰老师您好,我这两天在豆瓣上看这本书的评论,就发现这本书针对可以称得上是网红。有的人就说到这本书是一本说人话的读物,我如果先把网红当成一个褒义词,您是怎么做到的这件事儿的?

A4:书畅销,我很开心,因为大家都能看到,能学到一些东西。至于说为什么写得让读者们能接受,那就是使劲写。作者多花功夫,读者就少花功夫,写作过程永远是这样的,作者多改10遍,读者看得就非常轻松,一眼就过了。如果我只写一遍,他就得绕好几道弯,这是我在美国的学术训练里头最重要的一条。我的英文论文也写的比较简单和直白,老师反复教要反复改,这本书是我的讲义改的,改写作过程整整9个月,一天只写1000字,改了大概10来遍。因为写书和写论文有个巨大的差别,就写书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论文就讲一个点,都是八股文的格式,但书篇幅很长,什么知识放在前头,讲什么知识放在后头讲,这个非常耗费精力了,这么大的篇幅我也是第一次。因为我以前出过书,但那是由小文章结集的,严格地说不能叫写书。写一本书需要有一个有结构性的东西,讲清楚一件事儿,有一定的篇幅,这对我来说是第一次。

花了很多时间调整内容的顺序,有些东西放在这儿,你今天看得很顺,都是我背后的血汗对吧?我改了很多遍,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我有一些很好的本科生帮我看,就我改完,给他们看,他们觉得还不顺。你想如果复旦的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都觉得看不懂,肯定书有问题,我肯定要再改的。他们起码都能看懂了,不学经济专业的人才能看懂。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话总龟》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话总龟》为北宋阮阅所编定的一诗话集。原名为《诗总》,又名《百家诗话总龟》,凡十卷,成书于宣和五年(1123年)。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经他人增改,遂分前后两集各五十卷,刊于闽中。..

    2024-03-20 11:30 21
  •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瓯北诗话》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瓯北诗话》清代诗人赵翼作。成书于嘉庆七年五月之前。此书共十二卷,前十卷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及明代高启、清代吴伟业、查慎行十家,多有创见,并有《陆放..

    2024-03-20 10:19 16
  •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白石道人诗说》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白石道人诗说》南宋姜夔诗论著作,一卷本。《诗说》共二十九条,所论简古。它是从作者自己的创作体会出发,专意讲究诗法,讲究“雕刻”、 “敷衍”、 “布置”等法度的诗论著作。作者企图..

    2024-03-19 11:22 26
  •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品》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品》又称《二十四诗品》,唐代司空图的论诗著作,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影响甚大。早在南朝,钟嵘就写过《诗品》一书,但与司空图的《诗品》同名而异趣。前者品评诗人,后者专论风格、意境..

    2024-03-18 10:52 18
  • 复兴中国梦 | 傲然

    e,e,e,童声飘过干年歌,白羽红爪诗情在,月色荷塘云影波;中华福万代,人心载中和,复兴中国梦,载入新长征。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离开和平的大环境,不行;没有安定的局面,更不行。强权的霸行,终会被正义摆..

    2024-03-13 10:41 21
  • 李健:中国古典小说杂论

    余读小说久矣,且多为古典。昨日归家逛蔚县书店,颇感无书可读,心下有意,将历年所读之书挑选一二,成《中国古典小说杂论》几百字,奈何笔下无文,更不敢比于名家,游戏笔墨耳。中国古典小说自有史而多矣,最为经典..

    2024-03-04 10:08 38
  • 中国社区居民出行环保倡议书

    中国社区居民出行环保倡议书 保护环境,就是拯救我们人类自己,中国社区居民也要懂得保护环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篇中国社区居民出行环保倡议书,供大家参考借鉴。中国社区居民出行环保倡议书1社区广大居民:..

    2024-03-01 08:36 31
  • 中国经典慈善演讲稿

    中国经典慈善演讲稿(精选3篇)中国经典慈善演讲稿 篇1同志们:今天是第71个世界红十字日,我们在这里举行“博爱在国土、慈善一日捐”捐款仪式,目的是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搭建爱心桥梁,募..

    2024-02-27 10:57 33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揭示中国共产党员精神与奋斗历程的震撼力之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它描绘了一个普通工农子弟的奋斗历程。在充满战争与革命的背景下,主人公杨立群不仅展现了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质,还为共产主义的理想不断付出。杨立群的坚定和无私,使..

    2024-02-25 10:16 47
  • 中国手机出口量下滑: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引言近年来,中国手机出口量出现显著下滑,从曾经的巅峰期下降了5亿部。这一现象引发了业界和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二、中国手机出口量的巅峰期..

    2024-02-17 08:58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