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生活

老子说: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2022-08-06 08:34国学生活


多见者识广,博览者心宏。

人生是一条长河,得高人指明方向则幸也;人生如一本大书,深度阅读可乐在其中也!中华传统中,道家哲学,儒家智慧,可取之不竭!【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1.识不足则多虑

见识不足、难以决断就会思虑过度、担忧狐疑、没有安全感。所以有时候,多思多虑、惶恐不安的生活并不是外界给我们的,而是自己见识浅薄造成的。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实自己,开阔眼界。“读经长学问,读史长见识”——多读前人的优秀书籍,借鉴前人的智慧经验,遇到事情自然心开意解,知道如何应对处理。

2.威不足则多怒

威德不足以服众就会容易发怒。有人用发怒来树立威望,其实会事与愿违的,因为发怒暴露出了德行的不足。威望都是从德行而来,道德的力量可以摄服一切大众。而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表现出的,必定是谦虚恭敬和平易近人,哪里会用愤怒去招众人的怨恨呢?

3.信不足则多言

信用不足的人,说话别人不相信,通常就会费尽口舌去讲更多的话。《易经》又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话多有时候从侧面表现出了一个人信用的缺失,所以守信非常重要。

8句话,16个字,老祖宗为人处世精髓

站高

北宋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我们生活中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啊!不光是一切陈腐的陈规陋习,就连那些闲言碎语都可能成为遮挡我们视线、妨碍我们认清方向的“浮云”。 

自然界的浮云有消散之时,生活中的“浮云”需要我们有较高的境界才能看清和忽略。 

只有志存高远,胸襟旷达,才不会为私心杂念所困、功名利禄所累。 

置身于崇高的境界当中,心灵才能得以纯洁而美好。 

定位决定地位,心境跨越艰险。 

望远

俗话说:“走一步看十步。”你能看多远,才能走多远;没有远见必寻短见,急功近利没有明天。

人生就像是一个舞台,如果你死守于枯井之中,那么你的人生将毫无起色,因为世界在你的眼里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如果想让自己未来的舞台更加绚丽多彩,那么就必须打破安于现状的心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古人云:“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鸟雀争其声。”

江海之所以浩瀚无际,雷霆之所以引动暴雨,都在于它们知其当为,眼界开阔。没有广远的目光,再有本事的人也会平庸而无所作为。

广闻

古人云:“多见者识广,博览者心宏。”

一个人见的世面多,经历、阅历多,知识面就广阔,经验就丰富。

北宋欧阳修说:“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书看得越多的人,就是博览群书者,他的心胸就一定比其他人开阔得多。

也就是说,人要有知识,有经验,一个人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那就必须多看书学习,也包括多观察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

所见所闻成就一生,无知无觉葬送一生。 

慎言

西汉刘向说:“君子慎言语矣,毋先己而后人,择言出之,令口如耳。”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不慎的语言,会在有意无意间伤人自尊,影响人际关系。

对个人来说,如果言语不慎重,轻则取其辱,重则丧其生。故出言一定要慎之又慎,特别是对别人羞辱、讥讽、指责、贬低等之类的话,更是不要轻易说出口。

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

不多说话,不乱说话。说实话不如说对话,说对话不如说好话。 

心宽

古人云:“心头无事一床宽。”

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祥和。心有多大,世界才会有多大。

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 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毕竟很少。你若计较,没有一样能让你满意。量宽才能得人,无我才是境界。

心宽一寸,路宽一丈;心宽似海,风平浪静。笑看花开,宁静喜悦;静赏花落,随缘自在。【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神定

北宋苏东坡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不要一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立即心烦意乱,浮躁紧张,不知所措;也不要在顺境的时候,得意忘形,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褔兮福所伏”,世上有很多的事情往往是因祸得福,因为福与祸两者是在不断地交替转换的,人生的一切都难以预料。

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其性格是充满自信和豁达的,既使遭遇到困境,心也不乱、意也不烦,保持头脑清醒,泰然处之,从容应对。

因此,对于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但在顺境中可以操控自如,同时在逆境中也能得心应手。 

意坚

南宋朱熹说:“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成功靠的是信念,而非条件。顽强的意志是成就梦想的可靠保证。只有拥有顽强的意志,我们才能不为困难吓倒,不为逆境屈服。没有顽强的意志,我们只能是在不幸面前徘徊不定,在逆境当中裹足不前。

意志坚定,是一切成就大事业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劳苦不足以使他们灰心,困难不足以使他们丧志。不管处境如何,他们总能坚持与忍耐。他们内心强大,神鬼难近。

气足

唐代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

底气很足,就是自信,但绝非盲目自信,而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后的胸有成竹。

自信的人内心富足,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有丘壑天地宽。

自信的人纯净,不在乎别人的无聊看法,能正确处理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坦然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工作中的是与非。

自信的人敢为天下先,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真诚赢得喝彩,用智慧得到尊重,用善良打动人心,用真情书写人生。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 老子第一、二章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老子(节选)原文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欲无,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2024-03-09 10:30 38
  • 黄老道家

    气血足不足,就看这一点!中医四招“激活”全身气血!

    《黄帝内经》讲:“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与血是人体生命的基础,气血不足会导致人体脏腑功能衰退,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身体倦怠乏力、头晕心悸、外表憔悴、免疫力下降、体弱多病等。而因为女性要面临月经..

    2024-02-07 13:04 47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欲夺之,必固与之》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欲夺之,必固与之》翻译与解读将欲歙之,必固张之01。将欲弱之,必固强之02。将欲废之,必固兴之03。将欲夺之,必固与之04。是谓微明05。柔弱胜刚强06。鱼不可脱于渊07,国之利器不可示人0..

    2024-01-31 10:02 51
  • 《先秦散文·老子·民不畏死章》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老子·民不畏死章(原第七十四章)》原文鉴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①?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②,孰敢!常有司杀者杀③。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斵④。夫代大匠斵者,希有不伤其手矣⑤。【..

    2024-01-30 11:53 51
  • 云修行

    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道!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1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

    2023-10-05 17:20 92
  • 云修行

    老子:无为是懦弱吗?原来道家的“无为”如此厉害,无为而无不为!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有一种无为,谓之懦弱,而道家的无为,它四通八达,它触类旁通,它无所不包,为无为无不为。“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

    2023-10-05 17:13 154
  • 云修行

    孔子问道于老子,老子就只说了一句话?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1《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孔子自鲁远道而来见老子,有两个目的:一是到老子这里来印证学..

    2023-09-26 00:42 91
  • 云修行

    老子智慧: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看你如何去对待!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1人生不可能只遇到好事,不遇到坏事,但是我们往往不愿意遇到坏事,认为这是令人厌恶的。老子告诉我们,不用过于担心害怕坏事,好坏之间的转化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你处理得当,能把坏事转..

    2023-09-16 10:23 123
  • 云修行

    老子所言的“道德”,具体指什么?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1作为我们历史上的第一奇书,老子所著《道德经》曾被做出过无数种解读。有人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兵书,其中说尽了各种行军打仗及诡谲变化之事;有人认为这本书是一本治国之书,其中内容多离..

    2023-09-10 10:41 153
  • 黄老道家

    老子:修行大成者,都是做到了这三点!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相似的经历,总会一段时间顺利,一段时间不顺。有的人,把它归结为运气,其实不然。《道德经》第六十五章,老子认为:通过修行、善为道,可以达到大顺的境界。治国如此,个人修身养性,亦是如..

    2023-09-02 23:20 116